方特旅游度假区
刘集镇村民张湾创办的鼎源烟酒店生意十分红火
现代化的中牟县晨阳路学校
绿博家苑社区
交通路网四通八达
生态建设不断加强
本报记者杨凌本报通讯员董晨辉杨芳芳刘正开
到过中牟县刘集镇的人们,一定会彻底改变对乡村的印象。这里有高楼林立的现代社区,设施完备的幼儿园、中小学校园,功能齐全的社区文化活动站,时尚高端的大型购物中心,还有游客如织的方特旅游度假区和绿博园……
得益于紧邻郑州主城区的优越区位,定位于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聚地,刘集镇以奔跑的姿态砥砺奋进,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城镇化进程,塑造出镇域发展的全新格局和崭新高度——一批大块头项目相继入驻,带动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城乡差距快速缩小,公共服务设施和水平迅速提升,老百姓尽享发展成果。
一个昔日以西瓜、大蒜种植为主的农业乡镇,正迅速蝶变成为一座现代化的产业新城。
1
突出党建引领切实建强基层党组织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干部不领,水牛掉井”,这些耳熟能详的话已经成为刘集镇党员干部的口头禅。他们深知要实现乡村振兴,没有坚强的基层党组织,乡村振兴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从镇党委到村党支部,刘集始终把党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以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为抓手,接连打出党建引领“组合拳”,主动扛起抓主业的职责。
强组织。在“万人社区”中成立社区党委3个、社区(含村)党支部10个;在非公企业成立党组织7个,派出党建指导员7名。定期组织党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每逢双月对基层落实党建责任进行自查,每半年组织一次逐村观摩。涌现出梅成卿、贺宽峰等一批优秀党支部书记,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强阵地。投入1000余万元,高标准打造绿博家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该中心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以党建、便民、文化为主题,常年向党员群众开放。自2017年8月开放以来,每天接待人数达300余人,前来参观学习的团体络绎不绝。
强服务。以“互联网+”为依托,构建“红色微家园”“中牟红管家”“党员集结号”“家在刘集”等多种服务平台,开启“空中党校”“空中大讲堂”,较好地解决了党员“学没学,谁来管”“学多少,谁检验”的问题,使每名党员随时都能聆听到党的声音、受到党性教育。
党建兴,百业兴。2018年,刘集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1亿元,增长12.4%;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亿元;财政总收入4.56亿元,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713元,增长9%;主要经济指标均位居全县前列。
2
加快项目推进打造时尚文旅聚集地
6月18日,夏日炎炎,郑州方特水上乐园内,人们游泳嬉戏,尽享清凉。
在美国主题娱乐协会TEA发布的全球主题公园发展报告中,郑州方特欢乐世界以第17名的好成绩进入竞争激烈的亚太地区主题公园前20名,郑州方特水上乐园则位列亚太地区水上公园第15名。方特欢乐世界、梦幻王国、水上乐园三架“旅游马车”齐头并进快速发展,催生中牟时尚文化创意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
产业兴则区域兴,产业强则区域强。自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成立以来,地处文创园核心区域的刘集镇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以郑州方特为龙头,刘集镇加快推动项目引进和项目建设,产业体系不断优化,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镇已进驻项目57个,建成投用17个,华强四期“中华复兴之路”等产业项目进展顺利;方特欢乐世界、梦幻世界、水世界、假日酒店,海宁皮革城已开门迎宾;洲际酒店、建国饭店等星级酒店签约入驻;枫杨外国语、求实中学相继招生;伯利恒外语学校、省实验小学等民生项目迅速布局……“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现代化文化旅游目的地正在刘集渐行渐近。
3
狠抓文明建设营造幸福美好新家园
6月14日,刘集镇绿博家苑一侧的中牟县晨阳路学校礼堂里,一场隆重的小学生毕业典礼正在举行,学生家长马灵利告诉记者:“孩子三年级从崔庄小学转来晨阳路学校,这里的师资力量、硬件设备、学校管理都比原来学校强太多了,女儿成绩优秀,我们特别高兴!”
漫步晨阳路学校,只见教学楼、标准化操场、实验室等设施一应俱全,“我们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展有舞蹈、美术、合唱、朗诵、排球、书法等15个社团,编排的大型舞台剧《七律长征》曾荣获郑州市最佳艺术创新奖。”谈起学校的建设发展,校长周瑞增如数家珍,格外自豪。
“城镇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好的生活环境。”刘集镇党委常务副书记李恒介绍说,近年来,着眼于快速城镇化的发展态势,刘集镇提前规划布局,加快建设安置小区,在全县率先实现动迁群众全部回迁。为了提升回迁群众生活质量,刘集镇在安置小区建设之初就启动了学校、幼儿园、卫生服务站、商场等设施的规划建设工作。
下午5时的绿博家苑社区服务中心,老人们有的在打太极拳,有的在下棋;另一侧,孩子们正在四点半课堂里写作业、学绘画……为了帮助农民快速适应城市生活,刘集镇在社区建设管理上下足了功夫。招聘全国知名物业公司金科、雅居乐两家物业公司,打造管理有序、服务周到的文明社区,让大家住得安心舒心;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等评选,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举办居民素质培训班,建立健全“一约五会”,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好社区服务中心平台,以文润民,传播正能量……新家园、新市民、新生活,伴随城镇化的脚步,昔日的农民正享受着越来越幸福的生活。
4
实行成果共享有效提升百姓获得感
城市因人而建,为人所享。在刘集,蒸蒸日上的经济发展,正迅速改变着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刘集的农民不再单纯依赖土地刨食吃,而是有了多项选择,从商、打工、创业等等,工资性收入已经远远超过农业生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部分。”刘集镇镇长周国富告诉记者。
今年36岁的张凤华,在海宁皮革城当上了营业员,月收入超万元。30岁的张湾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创业后开办了鼎源烟酒店,因紧邻社区,生意十分红火。“只要愿意学技术,不挑不拣,都能找到工作,一些有想法有能力的还走上了创业路。”刘集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所长贺瑞娜说。
按照“急需先训”原则,近年来刘集镇先后开展了电工、焊工、电子商务、叉车工、中式面点工等内容的就业培训。从2016年至今,已累计投入610万元创业培训基金,为农民免费举办实用技能培训班。“镇里建了企业招工需求信息、农民就业需求信息两个数据库,组织培训班学员到附近企业面试或实习,在我们镇找工作不是问题。”贺瑞娜说。
在刘集,镇里出台的大病救助和临时救助惠民政策得到群众的一致称赞,自2016年以来,已发放各种救助资金、失地农民保障金共计5300余万元。“我们还对60岁以上老党员和80岁以上老年人实行生活补贴,对在校学生发放牛奶,对考上大学本科的优秀学子进行资金奖励,目的就是为了让群众充分享受到发展的红利。”李恒说。
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尊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刘集正充满信心,阔步迈入全域城镇化的崭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