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上午,在距离方城高速路口的烩面传奇饭店停车场上,停满了来自襄阳、亳州等地的旅游车辆。“今年以来,来自外省的就餐车辆不断增多,有时候,车还没到,领队的就早早打电话让安排饭菜,方城的旅游发展了,我们开饭店的也跟着沾光!。”饭店大堂刘经理喜滋滋的说。
如今的方城县旅游业一改过去的季节性旅游“短板”,形成全年无淡季、全域四季游的新业态模式,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该县围绕“山水田林牧、产城文宗俗”多元化要素,专门编制了《方城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积极整合两家4A级景区七十二潭景区、七峰山生态旅游区资源,创建国家5A级核心景区;规划建设三道涧生态文化旅游区、燕山水寨度假旅游区、白鹭湾旅游区、状元川旅游区和三贤山极限田园运动旅游项目,丰富旅游产品体系;依托德云山风情植物园、望花湖水利风景区、大乘山森林公园、炼真宫、古缯国文化园等准4A级景点,以垭口公园、普严禅寺、真昌古镇、张骞生态庄园等为支撑,推动鸿旺牧业生态园、德云山风情植物园·花海水乡等田园综合体建设,着力构建特色突出、产品互补、功能完善的县域景点集群,精心打造“方城全域旅游”。
该县着力优化完善交通、绿化、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配套设施,打通旅游环线,夯实了全域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
从方城高速站到七十二潭、七峰山生态旅游区及望花湖、德云山风情植物园、花海水乡、大乘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开车均在半小时以内即可抵达,形成了一个“半小时旅游圈”,得益于该县专门修建的两条双向四车道旅游公路,将优势旅游资源七十二潭、七峰山生态旅游区和望花湖、德云山风情植物园、花海水乡、大乘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串成了一条独特的风景线。
近五年,投资近13亿元全面建设升级了境内的国、省干线路网和农村路网,同步建设了游客服务中心和环七峰山、望花湖内外环线等旅游道路,分类建设了杨集乡大河口村、二郎庙镇庄科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把山水文脉、旅游景点、人文景观有机融合,构建乡村游、文化游、生态游、红色游、休闲养生游为一体,一日游、多日游相结合的精品线路。
与七峰山生态旅游区毗邻的磨沟村因土地贫瘠,村民们的日子一直处于比较贫困的状态中。自2013年七峰山、七十二潭的先后开发,带来了大量人流资金流,也让磨沟村兴起了近10家农家乐宾馆,开设了30余个旅游商品销售门店,当地的各种土特产也实现了自产自销,让磨沟村一下子“活”了起来。据统计,依托“金融+景区+农户+合作社”的形式,仅七峰山景区就辐射带动周边8个乡镇4252名贫困户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如今在方城,依托发展全域旅游,崛起了一批有乡土记忆、地域特色的名镇名村,培育了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区,二郎庙镇、拐河镇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同时,也带动了文化旅游产业迅猛发展,今年上半年,共计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10亿元。
方城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业态,不断完善全域旅游要素,整个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势头良好。
实际上,当你走进方城,走进方城的历史,你也会不自觉地被它史诗般的自然人文景观所吸引而流连忘返。在方城的土地上,你的每一步每一停留,都有可能踩的是诗的节点。
“石令人古”,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追求。今天的我们,要想了解方城七千年文明史、读懂方城独特的人文气质,不妨从这座文化大观园的几块石头入手。
旅游有什么理由?没有,到方城旅游说走就走。
方城县注重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与山水景区相得益彰,为人文方城、山水方城、全域方城的全力构建增光添彩。
12月17日,方城七峰山生态旅游区2019年营销答谢年会在七峰山假日酒店成功举办。景区市场营销合作方共30余家旅行社负责人均到会参加了本次年会。
12月10日,方城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了“方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方城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谭政介绍了近年来方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情况。
近五年来,方城县不断出台鼓励民营资本投资旅游企业政策,成功开发了七峰山,七十二潭,德云山等景区,大力发展山水游,成为河南旅游的一大亮点。
如今在方城,依托发展全域旅游,崛起了一批有乡土记忆、地域特色的名镇名村,培育了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区,二郎庙镇、拐河镇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同时,也带动了文化旅游产业迅猛发展,今年上半年,共计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10亿元。
经过近5年来励精图治、快速发展,方城县的全域旅游业态要素日趋完善,文化旅游产品丰富多彩,亮点纷呈,形成春可踏青赏花、夏可戏水避暑、秋可度假养生、冬可滑雪健身的综合文旅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