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非遗主题文创园,搭平台让非遗活态传承
“咏园”当红娘把非遗变网红
本报记者 李洋
非遗经纪人,听说过吗?5天前,甘肃省卓尼县从事毛纺织及擀制等手工艺的50位学员,借参加非遗传承人群研培之机,聆听了全国首个非遗主题文创园“咏园”的一次讲座。
在这次讲座中,他们第一次得知,原来还有专门为非遗服务的经纪人团队。他们可以帮助自己梳理非遗技艺的历史文化价值,帮自己找设计师、对接市场销售,甚至还可以为手艺人加大宣传,让其有机会成为网红。包办这些服务的文创园区来自北京,就坐落在距离祈年殿直线距离只有800米的东城区永生巷里。6月28日,这家非遗主题园区由首创集团正式改造完成并开园。眼下,其包括非遗经纪人团队在内的一系列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创新转化的服务已相继开展起来。
“市场化程度不高、现代设计理念欠缺、传承人断代,这是非遗保护、传承、创新链条中的痛点。”首创非遗总经理李跃说,在大量调研基础上,咏园针对这些薄弱环节设计出了全链条服务平台。该平台集设计管理、IP授权、样品试制、金融服务、生产、市场推广、线上线下销售等于一体,推动非遗生产性保护。园区作为平台的运营主体,通过授权、投资、销售分成共三种方式获得收益,告别传统文创园区主要依靠房租回本的路子,建立全新商业模式。
换句话说,这家文创园要从“房东”变为“经纪人”。
作为平台型园区,咏园要一手牵起非遗传承人,一手牵起设计师。中国玉雕大师张铁成、服装设计师劳伦斯·许、张义超都已入驻园区。还有漆+空间、中外珐琅美术馆、北京设计学会等不少自带流量的“单项能手”入驻园区,发挥各自优势,帮助园区加快平台建设。
咏园还一手牵起前端生产,一手牵起终端销售。早在园区尚处于老厂房翻新改造阶段,其运营团队就推出了自家的非遗精品店铺——承启造物,推出大师作品以及非遗创意产品。依托首创集团的资源优势,2018年11月17日,首家承启造物落地首创房山奥莱;今年1月30日,第二家店落地东方新天地;6月28日,第三家店开在了咏园。接下来,还将在深圳首创龙华中心和云南昆明再设分店。网上销售渠道也正在搭建。而为销售终端供给非遗创新产品的,正是咏园非遗创新转化平台聚拢来的全国非遗资源。依托有4000多年历史的缂丝技艺诞生的屏风、团扇,依托于有1000多年历史的汝瓷烧制技艺研发的茶具、花瓶,还有夏布、银饰、羌绣绣品、蜡染服饰等,约600种商品结合了实用功能与当代审美,同时还将各自附着的历史文化故事,如苗族图腾“蝴蝶妈妈”,会稽铜镜与两汉社会文化等传播开来。
为把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打造成网红,咏园6月底发起了2019首届中国非遗创艺运动。这项非遗创新转化设计征集评选活动,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内已在网上吸引110多万次点击,接到两百余位报名者的参赛作品。经过文创园区平台的助力和导师团赋能,越来越多依托于非遗项目的创意将加快转化为商品。李跃介绍,目前,园区已经与全国15个传统工艺工作站、受托于国家文旅部开展非遗传承人群研培的多所高校,以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北京设计周、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机构建立密切合作关系。未来,作为经纪人的咏园将让这些资源围着各类非遗项目转起来,为非遗产业内的人、技艺、产品赋能,实现活态传承。
本报记者 方非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