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在方城县德云山风情植物园景区,又接待了一个来自西安的大型旅游团队。“风景很美,植物园里小朋友们还能学到不少知识,对研学旅游团队很有吸引力。”带队的导游刘伟表示。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从2008年提出“旅游兴县”战略,十年间,方城县旅游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一跃成为南阳市、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最快的县市之一,书写了方城旅游发展史上的崭新篇章。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迎来消费升级转型,以旅游业为主体的服务业则成为拉动内需、改善民生的重要产业,方城县发展旅游有自然资源禀赋和人文历史底气,我们顺势而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使之成为拉动方城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促进消费的新热点。”方城县委书记褚清黎分析说。
作为后来者,方城县站位高远,按照“县域景区化、景区全域化,连点成线、串珠成链,旅游链条贯三产、旅游元素进万家”的发展思路,以旅游景区建设为突破口,优化配置旅游要素,打造旅游全产业链,最大化发挥后发优势。
政府主导凝聚产业合力
在旅游产业发展伊始,方城县就成立了文化旅游产业工作领导小组、旅游委,建立完善了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到各级相关部门的一体化协调联动,形成了上下齐心协力抓旅游的大旅游工作格局。
为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方城县对创建国家5A级景区、全域旅游、星级酒店、旅行社以及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等给予政策扶持和适当资金支持,组建旅游投资公司,引导金融机构、民营企业和国际资本参与旅游重大项目开发,探索建立了有效的多元化旅游投融资机制。
同时,在政府主导下,先后完成了《方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七十二潭景区总体规划》《七峰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大乘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垭口—风电场、望花湖、大乘山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编制工作,目前正在编制完善《方城县全域旅游规划》和《大七峰山5A级景区规划》,这些都为方城县旅游业发展擘画了“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推进旅游发展空间布局的不断优化。
多元化开发下活“一盘棋”
旅游的“吸睛力”就在于让游客去发现当地独一无二的、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方城县打好全域旅游这张“牌”,下好了“山水田林牧、产城文宗俗”多元化旅游要素融于一体的“一盘棋”。
在成功创建七十二潭景区、七峰山生态旅游区两个国家4A级景区的基础上,捆绑联创国家5A级核心景区,2018年新投资8000余万元建成了七十二潭景区环天池1.8公里水上栈道和观光车道,完善了天池瀑布群景观设施和景区循环水系统,提升改善了景区智慧旅游系统,建成了山顶宾馆和绿野仙境别墅区的主体工程;投资5000万元建成了七峰山生态旅游区斑鸠湖大坝、七彩湖水上乐园、3公里步行栈道和1处观光小瀑布及山门外商业街工程,新增了水上飞人表演、水上醒狮表演、喊泉、网红桥等游客参与项目。
同时,建成开放了炼真宫、德云山风情植物园、花海水乡、古缯国文化苑,正在开发建设望花湖水利风景区、张骞生态庄园、鸿旺牧业休闲生态园、垭口公园、大乘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等一批生态文化游景区,启动了状元川旅游区、白鹭湾旅游区、三贤山旅游区、燕山水寨度假旅游区、三贤山极限田园运动旅游项目、三道涧风景区等一批休闲度假游景区,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构建了特色突出、产品互补、功能完善的县域景点集群。
连点成线形成产业链
为打通旅游环线,该县着力优化完善交通、绿化、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配套设施,夯实了全域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从方城高速站到七十二潭、七峰山生态旅游区及望花湖、德云山风情植物园、花海水乡、大乘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开车均在半小时以内即可抵达,形成了一个“半小时旅游圈”,得益于该县专门修建的两条双向四车道旅游公路,将优势旅游资源七十二潭、七峰山生态旅游区和望花湖、德云山风情植物园、花海水乡、大乘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串成了一条独特的风景线。
近五年,投资近13亿元全面建设升级了境内的国、省干线路网和农村路网,同步建设了游客服务中心和环七峰山、望花湖内外环线等旅游道路,分类建设了杨集乡大河口村、二郎庙镇庄科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新增农家宾馆100余家,把山水文脉、旅游景点、人文景观、休闲养生、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有机融合,构建乡村游、文化游、生态游、红色游、休闲养生游为一体,一日游、多日游相结合的精品线路。
该县还着眼于全面提升各景区基础设施品质,建成景区信号机站6个,实现了景区通信无盲区,架设完成了重点景区高低压供电线路和用电设施,累计绿化景区面积4万多亩,植树450余万棵,积极实施公厕革命,近几年投资2120万元建成了40座A级旅游公厕。
飞速发展的旅游产业释放出了巨大的产业红利。与七峰山生态旅游区毗邻的磨沟村因土地贫瘠,村民们的日子一直处于比较贫困的状态中。自2013年七峰山、七十二潭的先后开发,带来了大量人流资金流,也让磨沟村兴起了近10家农家乐宾馆,开设了30余个旅游商品销售门店,当地的各种土特产也实现了自产自销,让磨沟村一下子“活”了起来。据统计,依托“金融+景区+农户+合作社”的形式,仅七峰山景区就辐射带动周边8个乡镇4252名贫困户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如今在方城,旅游元素已渗透至每个乡镇,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崛起了一批有乡土记忆、地域特色的名镇名村,培育了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区,二郎庙镇、拐河镇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全域旅游的大胆探索实践,开创了方城县旅游全年无淡季、全域四季游的新业态模式,成为引领县域经济发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方城县县长段文汉告诉记者。(谢丛蔚)
“石令人古”,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追求。今天的我们,要想了解方城七千年文明史、读懂方城独特的人文气质,不妨从这座文化大观园的几块石头入手。
旅游有什么理由?没有,到方城旅游说走就走。
方城县注重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与山水景区相得益彰,为人文方城、山水方城、全域方城的全力构建增光添彩。
12月17日,方城七峰山生态旅游区2019年营销答谢年会在七峰山假日酒店成功举办。景区市场营销合作方共30余家旅行社负责人均到会参加了本次年会。
12月10日,方城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了“方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方城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谭政介绍了近年来方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情况。
近五年来,方城县不断出台鼓励民营资本投资旅游企业政策,成功开发了七峰山,七十二潭,德云山等景区,大力发展山水游,成为河南旅游的一大亮点。
如今在方城,依托发展全域旅游,崛起了一批有乡土记忆、地域特色的名镇名村,培育了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区,二郎庙镇、拐河镇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同时,也带动了文化旅游产业迅猛发展,今年上半年,共计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10亿元。
经过近5年来励精图治、快速发展,方城县的全域旅游业态要素日趋完善,文化旅游产品丰富多彩,亮点纷呈,形成春可踏青赏花、夏可戏水避暑、秋可度假养生、冬可滑雪健身的综合文旅产品。
方城县的全域旅游经过近5年来的发展硕果累累,万亩花海品牌打响市场、七峰山、七十二潭的山水之旅风格不一,各领风骚,德云山的动物园正快马加鞭建设中,整个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12月1日,郑渝高铁河南段开通,方城旅游将迎来历史性的机遇,优美的生态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的全域旅游布局带给四面八方游客是丰富多彩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