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端午小长假期间,外出旅游的人数增加,景区门票价格又一次受到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少有7地超过20家景区表示涨价。其中不乏公开违规涨价,有景区为了规避监管则实行“打包加价”。
除政府部门外,相关企业也会从门票当中“抽成”。比如,张家界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和峪园公路建设有限公司还要分别从张家界的门票中提取2.5元的索张公路建设费和7元的峪园公路建设费,这两条道路并非景区内部道路。省澧水公司还要抽走2元的“防洪水利建设费”。
以“发展旅游经济”为名,一些地方还将巨额广告费用摊到游客身上。广东省韶关市物价局发布的《关于调整丹霞山景区门票价格的听证报告》显示,自2010年成功申遗后,丹霞山景区共投入1551万元宣传经费,这笔宣传经费也成为调价的理由之一。
专家说法
避免公共景区沦为地方政府“小金库”
北京联合大学教授窦群认为,多地景区频繁涨价甚至违规涨价的重要原因,在于掌握了景区定价权的地方政府的收入冲动。“在地方政府眼里,景区门票收入虽不算多,却是真金白银。就像‘印钞机’,每天都有进账。”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认为,我国景区门票价格构成信息缺失,涨价依据也不向公众公开,门票当中是否“打包”了灰色费用,外界不得而知。“未来应优化景区听证会机制,多渠道公开公益属性的景区账本,接受公众监督。”
专家建议,亟须制定规范,明确景区门票收入的使用方式,避免公共景区沦为地方政府的“小金库”。
全球十大最受欢迎拍照景点给你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