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旅游资讯  > 正文

跨界旅游,你最爱哪一种?

2018-10-26 11:24:27   来源:人民日报

5034

  旅游+健康:

  康养项目要物有所值

  发展健康旅游,医疗、卫生、美容、健身、疗养、中医药等服务应跟上。有了服务支撑,才能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健康游的步子才能迈得更稳

  “最近,我和妻子去安徽天悦湾温泉养生度假区旅游,泡温泉,做水疗,上健身课,好好放松一下身心。”湖北武汉洪山区退休职工包利民对记者说,“近年我俩出游都是奔着主打康养、医疗功能的景点去,到森林公园漫步吸收负氧离子,到中医馆做针灸,在度假村吃有机菜,舒筋提神。”

  包利民说,年轻时走过不少名山大川、人文胜迹,退休后想去疗养功能更集中的景区,虽然花销多了些,但胜在养身养心,这个钱花得值!

  收获快乐、感受健康,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爱上了健康旅游。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出境医疗旅游的人数超过80万。每年去印度体验瑜伽的人数超过8万,每年去泰国康养旅游的游客达到10万人。去年5月,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出首批全国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积极推动全国健康旅游业发展。预计到2030年,我国“旅游+健康”消费规模将接近16万亿元。

  “旅游+健康”成时尚,背后的驱动力在哪?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厉新建认为,伴随旅游消费经验的成熟和收入增长,人们的旅游品位和眼界变了,标准化、单一、普通的旅游产品与服务难以满足游客需求,细分化、多样化的跨界旅游开始走俏,放松心情的健康旅游项目随之火爆。比如,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海南积极推出中医疗养、温泉休闲、健康养生等服务项目,健康旅游逐渐成为海南“金名片”。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已经开工建设。首批入驻的博鳌一龄生命养护中心,运营一年多来已经吸引了2万多名游客前来疗养。

  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一些所谓的健康旅游项目“雷声大、雨点小”。有的项目在景区挖上几口温泉就变成了“康养中心”;有的利用游客在中医知识与传统文化上的欠缺,游览项目中各种所谓的养生讲座就占了一大半时间,让游客亲近自然、感受风土人情的愿望落空。

  “发展健康旅游,当务之急是要在旅游与健康之间架起互联互通的桥梁。”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发展健康旅游,医疗、卫生、美容、健身、疗养、中医药等服务要跟上。有了服务支撑,才能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健康旅游的步子才能迈得更稳。

  旅游+体育:

  运动项目不能靠忽悠

  我国体育旅游市场还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供给方要牢牢抓住旅游消费升级的窗口期,在软硬件打造、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

  北京某金融公司员工谭筱佟是冰雪旅游爱好者,这几年,他几乎把国内著名的冰雪旅游景点玩了个遍。“我曾专门去新疆阿勒泰的野雪公园玩一把直升机滑雪项目——乘坐直升机攀至山顶,再从高处俯冲下来,感觉棒极了。”谭筱佟说。

  冰雪旅游是“旅游+体育”的重要形式。据文化和旅游部测算,近几年我国体育旅游年均增长超过10%,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将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十四届冬奥会,能带动我国5000万人次参与冰雪运动。

  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旅游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博伟介绍,体育旅游细分项目很多,从滑雪、高尔夫、马拉松等高端赛事旅游,到徒步、攀岩、自驾游等户外运动,再到热气球观光、低空跳伞、直升机观光、滑翔伞等航空运动,类型多达上百种。不少体育旅游项目很接地气,价格也比较亲民。比如青岛奥帆基地的帆船旅游体验项目,散客每人198元,如果包船,只需要1200元。今年8月,青岛奥帆中心景区的日均客流量达6万人次,周末达到8万人次。

  “发展‘旅游+体育’项目,关键是做出特色、做出内容,不能搞‘花架子’。”曾博伟认为,与游客旺盛的消费需求相比,优质的体育旅游项目还不够多。有些体育旅游项目“风口过热”,存在一哄而上的情况。

  去某地跑马拉松、顺便“打卡”当地景点,成为很多体育旅游爱好者的出游方式。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现在“马拉松旅游”产品某种程度上存在供大于求的现象。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性800人以上规模的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达1100场,平均每天就有3场马拉松在举办。不少赛事质量不高,不利于体育旅游的健康发展。

  “我国体育旅游市场还处于发育成长阶段,对标国际成熟市场,还需要做不少工作。”曾博伟说,一方面,消费者要不断培育新的旅游消费习惯,尤其要发挥年轻消费者的聚集效应,比如让周末露营、户外运动等生活方式更加流行;另一方面,供给方要牢牢抓住旅游消费升级的窗口期,在软硬件打造、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

  旅游+文化:

  在观光中融合文化味

  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优质文化旅游产品与服务的孵化、培育,以现代化手段打造良品精品,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文化消费需求

  中华传统诗书琴画技艺体验,来自25个国家艺术家共同创作的世界最长墙画,列宾、费欣等俄罗斯油画名家画展……国庆假期,江西龙虎山景区华泉艺术小村的一道道文化“大餐”让来自江苏的游客陈群流连忘返:“龙虎山的风光旖旎,顺道还能带着孩子感受文化艺术魅力,融文化味于观光游览中,真是有趣又充实。”

  据华泉艺术小村负责人介绍,“十一”黄金周期间,为了让各地游客体验到更丰富的文化内容,小村免费开放陶瓷艺术展馆、美术博物馆及艺术家工作室,举办篝火音乐节,近百位艺术家与游客进行现场交流,游人可看、可学、可玩,徜徉于缤纷多彩的文化项目中。

  在中华文化精舍,陈群和孩子一起诵读传统国学经典,欣赏昆曲越剧唱腔,拼搭榫卯结构模型,辨认中医穴位脉络。“仿佛看见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缩影,不仅孩子感受到其中的博大精深、厚重积淀,我收获也很多。”他说。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超过90%的游客参加了文化活动,超过40%的游客参加了两项文化体验活动,前往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科技馆的游客达到40%以上。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是一个大趋势。”戴斌认为,早期的“打卡”、签到式旅游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游客们越发注重精神需求与文化消费,希望更多地进入当地城乡居民的公共空间特别是休闲生活空间,参与当地的公共文化与群众文化活动。对不同地区而言,发展“旅游+文化”,关键是突出地方特色,努力发掘当地的风土人情、地方特色,在“品质提升”上来一场革命,逐步形成优势品牌。

  “我国人口基数大,为不同类型跨界旅游产品成长提供了足够的市场支撑。随着人们消费频次更高,差异化的精神与文化需求更旺盛,科技、网络通信赋能让更多文化创意产业被激发,可以预见,未来文化旅游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曾博伟认为,政府部门应做好引导规划,比如设立文化遗产、文化传统保护基金,健全产业发展政策;同时,应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好的文化旅游产品与服务的孵化、培育中来,以现代化手段打造良品精品,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文化消费需求。

  “旅游+”成为行业增长新亮点

  今年“十一”黄金周,国内游客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双双增长近10%。这个数据的背后,“旅游+”带来的新供给成为明显增量。

  在“旅游+”各类产品中,“旅游+文化”引人注目。美团旅行黄金周大数据显示,兵马俑、故宫等文化味十足的景区门票销量增幅明显;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等更具文化属性的场馆和景区大受欢迎,增幅达到了70%,在所有品类中增速是最高的,“文化过节”成了旅游消费新时尚。

  目前,“旅游+”是多方位、多层次的,“+”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在美团旅行平台上表现为旅行产品的多元化。比如,在文化旅游产品中,城市旅游延续历史文脉,乡村旅游留住乡愁记忆,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比翼齐飞,让游客既能看见故乡、又能感受远方。

  未来,“旅游+”将成为人们旅游消费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游客也希望享受到更多“旅游+”新产品、新服务。今年七夕,美团旅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推出“走进文旅七夕”专题,受到广泛欢迎,引领了新一波的消费潮流。旅游业要主动拥抱“旅游+”,让旅游这个幸福产业更好地为人民美好生活服务。

  ——美团高级副总裁、酒旅事业群总裁 陈 亮

      (记者 齐志明)


文章关键词:跨界旅游,最爱,哪一种 责编:王慧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六年一学位”“多校划片”靴子落地 北京学区房面临价值重估

    日前,北京市西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发布。西城“六年一学位”“多校划片”靴子落地。政策指出,自2020年7月31日后,西城区购房并取得房屋产权证书的家庭适龄子女申请入小学时,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入学。

  • 【教育战“疫”人】坚守岗位 暖心守护,管城区紫东路小学教师张一

    张一,是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紫东路小学的一名党员教师,也是学校德育副主任、大队辅导员,面对突发的疫情,她积极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冲锋在前,以校为家,无私奉献,她是一名老师,更是一名战士。

  • 【教育战“疫”人】战“疫”小将——郑州经开区外国语学校冯一可:我向往,寒冬腊梅一样的人生

    那一簇冬日寒梅,在最艰难的时刻盛开,生而平平凡凡,可它克服了困难,踏过了平凡,散发出了属于自己的那一缕清香,带给人们春天的气息。这使我想到了如今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在新冠状病毒蔓延的时候,他们逆向而行,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以一己之力帮助人们抵御着疫情带来的惶恐——他们是最美逆行者,平凡却伟大!

  • 乐见高考不再“一考定终身”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031万(不含高职扩招补报名人数)。教育部门实施多项举措,维护考试安全,治理考试环境,整肃考风考纪,保障了高考顺利进行。

  • 从“一纲多本”到统编统审统用

    教科书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历来为公众关注。在继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实现全覆盖后,为什么普通高中也要统编教材,一本教材是怎么诞生的?有关教材的热点问题,教材主编们怎么看?

  • 传承中华武术,丰富校园文化

    ​为了积极落实教育部新课程改革,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镇平县一高中高二年级A部于4月30日下午举办了武术操比赛及千人汇演活动。

  • 大学生种水稻上热搜 但新农科不止种田这么简单

    农业院校种植比赛的火爆,是否意味着对于农学专业来说,种植是一项必须技能?比赛种植的杂交水稻又有何特殊之处?在如今新农科的背景下,高校农学专业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日前,科技日报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 新文科来了 这是场跨界融合的探索

    关于新文科,还有一个大背景——“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要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的建设,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其中,新文科被认为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交叉融合。但在这四个“新”中,它被讨论得并不多。

  •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庆祝第34个教师节“五个一”系列活动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庆祝2018年教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以“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为主题,精心组织庆祝第34个教师节“五个一”系列活动,营造了尊师尊教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全校教师干事创业的热情。

  • 郑州市第八十一中学开展“正衣冠,律言行,做文明学生”活动

    为进一步落实郑州市“精细化管理”要求,规范学生衣着、言行,引导学生做文明学生,3月25日,郑州市第八十一中学深入开展“正衣冠,律言行,做文明学生”活动。

慢新闻

藏水入疆工程?辟谣声明来了! 藏水入疆工程?辟谣声明来了!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