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旅游资讯  > 正文

方城:“两山”理论领航 生态旅游筑梦

2020-05-14 16:22:09   来源:映象网

5034

  5月9日至10日,全市文化(文物)广电和旅游工作会议在方城县举行。围绕“文旅大融合、大发展”的中心思想,与会领导、专家,景区景点及酒店、民宿企业代表共聚一堂,积极论道,研讨建设“国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南阳路径,共谋全市文化(文物)广电和旅游工作发展高质量。

  会议指出,要以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为方向,坚持以“打响一个龙头景区、抓好两大标志性工程、推进N个支撑项目的‘1+2+N’总体思路”,扎实打好南阳“文旅牌”,不断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一项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实现南阳由文旅大市向文旅强市跨越打下坚实基础。

  尤其是南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制定的《南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系统2020~2022年重点工作指导意见》,为推动后疫情时代文旅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按照总体规划部署,该市将创新“全文旅和‘+文旅’”两个理念,筑牢“文化、生态、康养”三大支撑,做好“文史、山水、源起、圣贤”四篇文章,高昂“伏牛山、淮河源头、南水北调、万里茶道、丝绸之路”五条精品线路,盘活南阳的文旅资源,让南阳文化“文化”天下,让南阳旅游“旅游”全球。

  在实地调研观摩中,与会人员对方城县文化、文物和旅游等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后,对从零做起、实现强势崛起的方城文旅现象进行了充分肯定和深入研究。近年来,方城县委、县政府以构建“大文化”格局、建设旅游名县为目标,突出旅游首位作用,坚持“县域景区化、景区全域化,连点成线、穿珠成链,旅游链条贯三产、旅游元素进万家”,把文化内涵、山水文脉、旅游景点、人文景观、休闲养生、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有机融合,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成功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两个国家4A级景区,2019年接待游客61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2亿元。

  方城县处于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南阳盆地与黄淮海平原、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和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的五个自然分界线上,素有五界一口之称,辖区内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资源禀赋十分普通。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方城县委、县政府科学谋划,上下一心,坚定不移地把大干旅游、干大旅游作为拉动县域经济的“新引擎”,扩大对外开放的“金名片”,助推富民兴县的“主抓手”,充分挖掘方城历史文化精华,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突出项目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产品体系,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强化市场营销宣传,实现了方城旅游跨越式发展,游客接待量逐年攀升,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61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2亿元。国家4A级景区七峰山生态旅游区、七十二潭景区节假日单日游客接待量突破3万人次,位居全市、全省前列,打造了旅游发展的“方城模式”,创造了旅游发展的“方城速度”。

  锚定目标持续发力

  从零开始突破未来

  短短几年,方城县旅游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一跃成为南阳旅游业中一颗后来居上的靓丽明珠,书写了零突破的神话,从“寂寂无名”到“迅速蹿红”,从“缓慢起步、游人无几”到“势不可当、人气爆棚”,闯出了一条具有方城特色的崛起之路。

  顺着时光的轴线,回顾所来径,2008年方城县七十二潭景区的开发建设,标志着方城旅游的起步,但探索阶段举步维艰。直到2009年,方城县文旅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对方城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充分挖掘和大胆运作、包装、宣传,使“张骞封侯地 丝路源方城”“中华曾氏祖根地”“天下第一古长城”“方城天书岩画”等文化品牌逐渐叫响。方城旅游逐渐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旅游开发的聚集效应日益凸显,旅游投资快速增长,重点项目纷纷上马。

  至2012年,方城县高位谋划,提出“县域景区化、景区全域化,连点成线、穿珠成链,旅游链条贯三产、旅游元素进万家”的发展思路,“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为方城旅游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多年来,方城县委、县政府锚定目标加油干,将加快旅游业发展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起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旅游工作领导专班。改善旅游道路通达能力和沿线环境面貌;强化旅游市场营销和宣传;扶持乡村旅游农家宾馆发展;突出景区打造,不断推出新游乐项目。以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精神,使方城文旅在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热度和关注度。

  如今,通过强化宣传营销,大力拓展客源市场,方城旅游的影响力逐步走出河南,走向了全国。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从“寂寂无名”到“迅速蹿红”

  擂响战鼓,高位推动,文旅方城高歌猛进,至目前,全县已建成了各类景区(点)10余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七峰山生态旅游区、七十二潭景区驰名中原,德云山风情植物园种植各类花草树木上百种数百万株,建成了山体动物园、游乐场,高标准完善了各类游乐服务设施,正在创建国家4A级景区。还建成了中原地区建筑规模最大的道观——炼真宫,全球曾氏拜谒祖先,寻根问祖的精神家园——古缯国文化苑,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纪念地、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纪念馆等红色景点,状元川景区、白鹭湾旅游区、大乘山文化生态旅游区、三贤山旅游区等一大批新建项目也即将完成建设,基本形成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宗教朝拜、寻根祭祖、历史文化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

  旅游接待能力显著提高。全县已有三星级宾馆4家,按照四星级宾馆配置的容锦时尚精品酒店已建成开业,各类商务宾馆、农家宾馆、度假村等300多家,全县总接待床位数已突破1万张,各类社会餐馆1000多家。发展国内旅行社、旅行社分社及旅游网点7个,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游客的多种需求。

  乡村旅游遍地开花。围绕国家4A级景区七十二潭景区、七峰山生态旅游区和望花湖、大乘山等重点景区,在拐河镇的南王庄村、杨集镇的大河口村、二郎庙镇的庄科村和吴沟村发展农家宾馆、农家乐几百家,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吃山珍、品湖鱼、游农乐”已经成为当地一大特色。围绕博望镇黄金梨生产基地,柳河镇三贤山的万亩木瓜种植基地,杨集镇、拐河镇裕丹参种植基地,二郎庙镇葡萄园、蓝莓园,赵河镇乌云山千亩樱桃园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观光、赏花、采摘游项目。着力打造现代农业观光型和科普型特色旅游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庄科村、刘庄村和扳倒井村先后被评为市级、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二郎庙镇、拐河镇被评为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旅游商品和地方美食丰富多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开发了方城黄石砚、方城石猴、益姆膏、丹参茶、黄金梨、金木瓜、蚕丝被、木梳等特色旅游商品20余类260余种,其中方城石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方城黄石砚荣获国际中国书画博览会金奖、国家名砚及石材金奖;方城烩面、方城火烧、小史店花生粉浆面条、博望锅盔等地方特色饮食闻名全国。

 

  把握发展态势,坚定发展信心,站在“十三五”收官之年的新的历史起点上,顺应全民休闲的时代潮流,方城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十四五”奋斗目标,即用5年时间,再打造3A级以上景区5家、三星级以上旅游酒店5家、三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100家以上。实现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年递增10%以上,到2025年,全县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000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3亿元。(张烨 宋小红)

文章关键词:理论领航,生态旅游,方城 责编:张迪驰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德云山景区

    德云山景区,位于方城县城东5公里处,属桐柏山余脉,是一座人文底蕴十分丰富的名山,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丰富多彩。

  • 方城县七峰山生态旅游区

    方城县七峰山生态旅游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杨集乡境内,距方城市区约15公里。七峰山又称七顶山,古称七石山。《魏书·地理志》载:"七峰山古称七石山,因山有七峰列峙,如笔架然,故名。"山上有古代楚国长城,被称为"中国长城之祖"。七峰雪霁与泉岩瀑布,为方城传统八大景中的两大自然景观。

  • 李占成到汝州市夏店镇参观考察乡村生态旅游工作

    4月27日,应汝州市夏店镇党委政府邀请,著名学者、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李占成,在汝州市农工办原主任、农业专家郑海泉,汝海兹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宋伟杰等陪同下参观考察了汝州市夏店镇甄窑村,对甄窑村古寨生态旅游工作提出了建议。

  • 汝州城区至九峰山特色旅游公交线路调整 始发站调整至体育中心

    汝州城区至硕平花海、九峰山特色旅游公交线路5月1日开通以来,运行情况良好,受到市民群众欢迎。为最大限度服务城区群众到硕平花海、九峰山景区休闲旅游,应市民群众要求,自5月11日起,将始发站自汝州剧院调整至体育中心.

  • 汝州城区至硕平花海、九峰山特色旅游公交线路开通

    2020年5月1日起开通城区至硕平花海、九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特色旅游公交线路,方便市民群众休闲旅游。

  • 汝州市作为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受到通报表扬

    5月11日,河南省文化旅游大会在郑州召开。汝州市作为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在全省文旅大会上受到通报表扬。

慢新闻

校庆巡游不见国旗?清华辟谣 校庆巡游不见国旗?清华辟谣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