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近日宣布,“十三五”期间,中国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和拯救繁育,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回归自然等措施持续开展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大熊猫、朱鹮、亚洲象、藏羚羊、苏铁、西藏巨柏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
5年来,通过系统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中国建立了占国土面积18%的各类自然保护地,有效保护了90%的植被类型和陆地生态系统、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
“十三五”期间,中国为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建立了稳定的人工繁育种群。其中,人工繁育大熊猫数量实现快速优质增长,繁育成活大熊猫258只,人工圈养种群总数达到633只。对大熊猫、麋鹿、朱鹮、林麝、白颈长尾雉、黑叶猴等一大批野生动物实现放归自然,并不断扩大放归区域和范围,特别是曾在野外消失的野马、麋鹿,已重新建立起野外种群,9只人工繁育大熊猫放归自然,并成功融入野生种群。目前,大熊猫野生种群增至1864只,朱鹮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种群总数超过4000只,亚洲象野外种群增至300头,藏羚羊野外种群恢复到30万只以上。
通过对德保苏铁、华盖木、百山祖冷杉、天台鹅耳枥、普陀鹅耳枥等近百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实施抢救性保护,使部分濒危物种种群数量逐步恢复。目前,全国建有近200个各级各类植物园,收集保存2万多个物种,占植物区系的2/3。基本完成了苏铁、棕榈和原产中国的重点兰科、木兰科植物等珍稀野生植物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野外回归约120个物种,其中多为中国特有种。(记者 寇江泽)
五年来,我国通过系统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建立了占国土面积18%的各类自然保护地,有效保护了90%的植被类型和陆地生态系统、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大熊猫、朱鹮、亚洲象、藏羚羊、苏铁、西藏巨柏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大熊猫野生种群增至1864只,朱鹮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种群总数超过4000只,亚洲象野外种群增至300头,藏羚羊野外种群恢复到30万只以上。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于12月28日下午15:00在开元校区,举行第一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开班仪式暨“青马工程”第一课。
日前,固始县公路局党委组织班子成员、办公室、工程科、安监科、G328四个标段项目经理、总监、监理等工程技术人员,全程对G328项目工程建设进行现场观摩。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安县、龙胜各族自治县与贵州省黎平县、从江县,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等三省(区)七县检察机关协作保护野生动物、珍贵野生植物等生态环境和资源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三江侗族自治县举行。
12月31日1时,室外的温度降至零下8度,汝州市供电公司十多名施工人员在刺骨的寒风中有条不紊地更换线路线夹和隔离开关。经过2个小时的忙碌,顺利完成10千伏向朝线1号杆的施工任务。
12月28日,记者从汝州市供电公司获悉,汝州市供电公司三个配网建设单项工程获得“2020年度河南省配电网百佳工程”荣誉称号,为河南省电力公司2020年度获得百佳工程项目最多的县公司。
关公雕像搬移工程——像体铜片拆解及异地组装项目报建公告。 湖北省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 截图
2020年12月30日,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以下简称“青海—河南工程”)投运,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十三五”期间特高压工程的建设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淇水关路东延道路工程是鹤壁市重点民生实事工程,是鹤壁市示范区向东发展的重要节点工程,由城投集团建设,特殊的地理位置对促进地方区域交通,对带动地方经济和示范区发展乃至鹤壁市东区发展起着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