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旅游资讯  > 正文

旅游高质量发展令“一业兴、百业旺”

2021-08-31 10:16:57   来源:中国文化报

5034

文化和旅游行业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在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旅游业综合带动性强,“一业兴、百业旺”,今天的旅游已经成为小康社会的刚需和标配,成为大众的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

  推动旅游产品提质扩容

  丰富大众旅游体验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和旅游部致力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动能。构建以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为主要载体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培育体育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群众旅游选项更加多元。

  在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看来,现代旅游业体系构建,首先要有丰富的旅游产品,根据现代旅游业市场的需求,推动传统业态转型升级,培育新业态和新模式,注重游客的参与度、体验度和便捷度,旅游产品从单纯的“观山看水”向在旅游过程中获取知识和体验生活方向转变。

  推动旅游度假区发展,对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文化和旅游部把引领旅游度假区发展作为扩大旅游新供给的重要方向。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办法》的制定出台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完善旅游度假区相关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旅游度假区高质量发展、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如今,旅游业正由单一观光型向观光和度假休闲并重的复合型转变。据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司长单钢新介绍,文化和旅游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品牌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旅游景区挖掘文化内涵,通过提质扩容推动转型升级。同时,也引导各地积极建设旅游度假区,丰富休闲度假产品体系,使传统的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齐头并进。截至目前,全国已有A级旅游景区1.3万多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306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4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583个。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家乐在乡村兴起,“到乡村去旅游”成了热门话题。在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乡村旅游发挥了重要作用。围绕百姓需求变化,文化和旅游部积极推动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传承红色基因,助力老区发展,推出了300家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还有129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2019年,我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达到了30.9亿,占国内旅游人次的一半。

  文化和旅游部还组织创意下乡活动,推出田园诗画民俗风情之旅、最美乡村生态休闲之旅等300多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开辟“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开通旅游专列、开展线上线下推广,吸引更多的游客体验乡村旅游,让乡村成为人们一解乡愁的“栖息地”、农民脱贫致富的“聚宝盆”。

  围绕着大众旅游新需求,文化和旅游部引导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发展冰雪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推动旅游文创、旅游演艺、房车露营、沉浸式体验等旅游新产品新业态的发展,以点带面,连点成线,推出“走近大国重器 感受中国力量”“最美乡村”“田园诗画”等一系列主题鲜明的精品旅游线路,不断丰富大众的旅游新体验。比如,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临近,各地积极推动冰雪旅游等产业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走向冰场、走进雪场,让“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逐步成为现实。

  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大众旅游保障更加有力

  2018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挂牌成立,旅游业发展迎来重大改革机遇。全国各地坚持以文旅融合理念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如今“诗”和“远方”浑然一体,让人们更好领略自然之美、文化之美、生活之美。

  在业界看来,旅游本来就是携带文化与精神的一种活动。对于旅游者而言,文化层面的精神需求是旅游的根本动因,一次难忘的旅游是一次文化之旅、精神之旅。为此,文化和旅游部加强产业统筹和部门协调,出台了关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研学旅游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利用革命文物、新时代红色地标等资源发展红色旅游,2019年红色旅游人次达到14.1亿。

  延安一直是百年党史学习教育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红色圣地。在这座古老的城市中,一些新的红色旅游景点正在吸引更多的年轻游客。位于延安高新区的延安红街,今年7月游客量就突破200万人次。景区包括主题街区、红色讲堂、沉浸演艺、射击乐园、长征步道、窑洞酒店、特色非遗、红培基地等主要内容,是具有创新感、体验感的大型红色旅游项目,被纳入延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除了创新推动红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文化和旅游部还加强市场监管,提升服务质量,不断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环境。会同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通过“十三五”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和旅游发展基金等渠道,支持地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超过180亿元,特别是中西部还有革命老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明显改善,提升了旅游的通达性和便利性。

  同时,聚焦旅游为民惠民,推动发展成果共享,令大众的旅游获得感更加充实。文化和旅游部积极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推动5000多家博物馆、纪念馆、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免费开放,倡导各地在节假日、淡季推广开展旅游惠民活动,为儿童、老年人、军人等特殊群体实行免票等。这些措施不仅有效释放了旅游消费潜力,也让人们实实在在地分享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不断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发展智慧旅游

  以科技创新来提升旅游品质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智慧旅游为大众出游带来了很多便利,尤其是疫情以来,预约旅游成为一种新常态。为了实现大众的理想化出行——“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文化和旅游部围绕预约旅游,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发展。如今,智慧旅游服务已经覆盖了旅游全过程,形成了酒店、交通、门票、美食等线上一站式预约预订服务,像游前攻略、游中体验、游后分享等这些都离不开智慧旅游。为了推进预约旅游、错峰出行,文化和旅游部印发了《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指南》。截至目前,全国提供在线预约服务的A级旅游景区已经超过了6000家。在5A级旅游景区中,除了开放式景区外,均已实现了分时预约。4A级旅游景区线上预约的覆盖率也超过了75%,国有旅游景区将于今年底全部实现在线预约预订服务。上海市前一段时间推出了文旅二维码服务,打通了身份证和社保卡的认证核验,实现线上预约、一码入场、一码消费,充分方便大众出游。

  为了适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文化和旅游部以需求为导向,引导开发数字化文旅体验产品,鼓励发展定制、智能、互动等消费新模式,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新场景,让文化和旅游资源借助技术手段、借助数字技术激发新活力、展示新魅力。比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云游故宫”项目,将故宫内的古建筑通过VR技术在网上呈现,还制作了沉浸式《清明上河图》,让虚拟场景与真人能够实现互动。再如,大运河博物馆创新推出了数字化体验展,通过“科技+艺术+文化”的裸眼技术,唯美地呈现千年运河画卷。包括大众熟知的湖北“知音号”、河南“唐宫夜宴”等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创新创意产品,都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和市场好评。

  此外,文化和旅游部不断完善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推动各地建立健全线上旅游投诉和处理机制,提高快速处理能力,切实提升旅游管理水平。比如江苏开发了“啄木鸟”投诉系统,实时受理公众旅游投诉。云南利用网络平台处理投诉,平均办结时间从原来的7天缩短到1天。这些措施都为大众玩得舒心、放心提供了有效保障。

  随着社会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大众对老年人的出游问题也更为关心。针对老年人面临的智能技术运用困难,文化和旅游部推动各地通过数字赋能开发新应用,提供更多“适老化”智能服务产品。比如河北、浙江实现了“健康码后台核验”,老年人到景区旅游,通过刷身份证等方式,后台核验绿码即可,免去了出示手机健康码的麻烦。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还将着力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这些信息技术在旅游领域的应用普及,创新智慧旅游公共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智慧旅游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旅游业的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用科技创新来提升旅游品质,丰富旅游体验,不断提高游客满意度,让智慧旅游为小康生活添光增彩。

文章关键词:旅游,高质量发展 责编:杨文丽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见证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很有意义”(百名外国政党政要看中共)

    中国在经济、科技、环保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阿玛尔对中国援建非洲的基础设施如数家珍。中国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积极贡献,中国政府和人民始终坚定支持毛里塔尼亚人民的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

  • 中国电信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 积极推动绿色发展

    8月25日,在全国低碳日当天,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信”)在京举行“节能降碳 绿色发展——中国电信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发布会。

  • 文化和旅游破除壁垒 助产业融合发展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本质上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属于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范畴;而为游客出游过程中提供产品或者是服务的活动,构成旅游及相关产业的范畴。产业活动是将资源加工成为满足人类价值需求的生产活动,因此从产业层面探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问题,才具有实质性意义。

  • 文化日益繁荣 旅游蓬勃发展

     “我们致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胡和平介绍,我们立足自身特色,发挥“扶志”“扶智”优势,以优秀文艺作品、文化产品引导群众立脱贫志,以特色文化产业、乡村旅游等带动群众走致富路;积极开展行业扶贫、定点扶贫,加大文化和旅游援疆、援藏工作力度,出台帮扶政策、实施帮扶项目,实现帮扶目标。

  • 河南杞县:优化营商“软”环境 培育发展“硬”实力

    杞县在‘万人助万企’活动中,优化营商‘软’环境 培育发展‘硬’实力,重点优化金融环境、政务环境、经营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使一批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实现企业赶超发展。

慢新闻

“近视神药”阿托品可逆转近视?2024年3月“科学”流言榜发布 “近视神药”阿托品可逆转近视?2024年3月“科学”流言榜发布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