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心室内景
制图/王伟宾 摄影/谭豫增
塔身上的各色琉璃砖
□本报记者张冬云
◎木塔前身
难以想象开封没有铁塔会是啥样。开封和铁塔,两者关联度,太高了。
登铁塔,不易。从塔底部北边圭门躬身进入,进入塔心室,四壁皆琉璃砖,多为佛像砖。头顶藻井,也是琉璃筒瓦砌成。琉璃以褐色为主色调,饰以斑斓五色,有种华贵又沉潜的美。
塔心室一角,惨白灯光下,我看到一条登塔蹬道,是一条陡到六十度以上的狭窄砖梯,拐角处更陡到九十度,仅容一人通行。
蹬道台阶是整块大砖,砖边上包着铁质防滑条。台阶每磴有30厘米高,只能放下半个脚掌。
循台阶,绕塔心柱旋转而上,一路有13个明窗,塔内采光透气全靠它,因上下塔只有这一条道,明窗处,也是上下塔者错身处。到顶端,没有能出塔的门,更没有观景台。略失望。
“铁塔行云”,曾为“开封十景”之一,据说爬到最高处能看到白云缭绕下黄河奔流。爬塔一路胆战心惊,从小亮窗看出去视野也有限,“铁塔行云”的美景,只存在于想象中。
观景效果,它显然比不过现在的观景塔、电视塔。但这座塔,很牛。
这座塔,建于1049年,距今已有900余年历史,它是中国现存300余座古塔中最老的一座巨型琉璃塔。很多学者称其“天下第一塔”。它以精湛绝妙的建筑艺术、雄伟秀丽的修长身姿驰名中外,1961年,它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在中原乃至中国,都有大名。但要提起驰名国际的中国琉璃塔,却是南京大报恩寺塔。这是为什么呢?
南京大报恩寺塔,始建于公元1412年,毁于1854年左右。它于明代建成后,被称为“中国瓷塔”,被荷兰人约翰·尼霍夫绘图写入游记,在欧洲家喻户晓,法国、英国、瑞典皇室直接“克隆”过此塔。安徒生童话《中国瓷塔》也以它为原型。这座塔,一度被称作“中古世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南京大报恩寺塔,比铁塔晚诞生300余年,存世400余年即消失。当它驰名欧洲时,铁塔“深藏功与名”,静默于中原内陆。在这个意义上,铁塔得到的重视,远不及它的价值。
当下的铁塔,是开封的地标。它诞生之初,也是一项“国家级重点工程”。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三月,宋太宗临幸开宝寺。第二年,他再度临幸开宝寺。开宝寺是宋太祖赵匡胤所建,是东京有名的皇家寺院,规模有“二十四院二百八十区”。
宋太宗来开宝寺,有“实地考察”之意。在此之前,吴越国王钱俶归降宋朝后,将原本安放在杭州罗汉寺内的释迦舍利塔,送至东京供奉。
迎取佛骨舍利后,太宗要起塔永久供奉。塔址选在了开宝寺,设计建造,由浙江籍工匠喻浩承接。喻浩是杭州人,曾将毕生所学编成三卷《木经》,这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木工著作。
公元982年到989年,喻浩督造的八角十三层的木塔,在开宝寺福胜院落成,称福胜塔(后改名灵感塔)。高“三百六十尺”,人称“京师之冠”。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记载了木塔情况。
塔成之日,宋太宗肩舆微行,将吴越“请”来的小舍利塔,安放于福胜塔。
这座木塔,仅存世56年,到了庆历四年(1044年),福胜木塔遭雷击着火,焚毁。塔内的佛骨舍利被取出,安放于皇宫内。京城贵族能施舍重金者,会安排其瞻仰、叩拜。当时主政者已是宋仁宗,它打算按原木塔式样重修,地址由开宝寺福胜院移到开宝寺东院的上方院内。因为自然灾害和屯兵政策,国库空虚,国家并不富裕。修塔之事,引起多位重臣反对。
右正言余靖、知谏院蔡襄闻讯,连夜“上奏乞罢”。勇于谏诤的余靖慷慨陈词,唾液飞溅,喷到了仁宗的脸上。
蔡襄说:“臣谓一塔之费数百万钱,一钱之资,皆生民膏血。当此多事匮乏之时,岂可虚费!……所有开宝寺塔如有乞修复者,伏望陛下特加深罪,以绝欺妄。”
逆耳直言,宋仁宗并非听不见,但他有自己的想法。佛骨舍利得之不易,如处理不好,可能会被歹人利用,摇动天下。福胜木塔被焚时,曾经京城震动,谣言四起。宋仁宗认为建塔重新供奉佛骨舍利,才是妥当办法。
大臣反对,宋仁宗也有法子应承。想当年,宋太宗建福胜木塔,御史田锡曾大骂:“众谓金碧荧煌,臣以为涂膏衅血。”意思是那座塔众人称它金碧辉煌,我认为那是用老百姓的脂膏修建,用老百姓的鲜血涂饰。
骂成这样,宋太宗装听不见,最后塔还是建成了。
反对声中,宋仁宗表态:“暂不营造。”其实重建塔的准备工作,他一直暗中进行。为防雷击,宋仁宗要求设计者把木塔改成砖塔,在塔顶装上避雷的铜质宝瓶。设计者索性把所有建材都改成了琉璃构件。整个塔身连一块木头、一根铁钉都找不着了。这下子,再不会失火了。
准备得差不多了,宋仁宗突然下诏建塔,“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诏重建灵感塔藏舍利”。宋仁宗成功地把生米煮成了熟饭!
建成后的新塔,就是现在的铁塔。开宝寺明代后改名祐国寺,这座塔的大名叫祐国寺塔。铁塔是小名。
明中期著名学者李濂在《汴京遗迹志》记载:“上方院,在城之东北隅安远门里夷山之上,即开宝寺之东院也。宋仁宗庆历中,开宝寺灵感塔毁,乃于上方院建铁色琉璃塔,八角十三层,高三百六十尺,俗称铁塔。”
这座琉璃塔,谁设计建造?史书无载。落成时应有供奉佛骨舍利的盛典,史书依然无载。
为何如此低调?合理推测,应与当时政治社会大背景有关。李濂分析:“由是观之,太宗轻用民力以作无益,因不能免千古之讥,然能容受谠言,不罪谏者,抑可谓贤矣。”宋太宗建塔“不罪谏者”,宋仁宗学习祖辈也“不罪谏者”,但行事肯定会低调又低调。
还有个有意思的小细节,我们能看出它在当年,是不太受待见的。学者们查阅北宋文人诗作,尤其是大文人欧阳修、王安石和苏轼、苏辙等人作品,没有发现铁塔题咏及诗篇。
横向对比一下,繁塔比它早建成75年,当时就有大诗人题咏。苏舜钦和梅尧臣(文学史上并称“苏梅”),两人都有题咏。
重修前,朝野多位重臣反对。重建后,文人大臣“集体失语”,当它是透明的不存在,也是一种变相抗议吧。
◎皇家气象
铁塔建于夷山上,为“都城形胜之所”。佛骨舍利在铁塔中供奉,此地成为兴盛一时的佛教圣地。
宋代之后,开封城因地势低洼,数度被洪水冲击,洪水带来大量泥沙淤埋地面,开封城地势整体抬高。当年的宋都,深埋于现在开封地下数米处。当年的大宋皇城沉睡于龙亭湖的碧波中。北宋所有地面建筑,除了铁塔和繁塔外,全已荡然无存。
铁塔为十三层楼阁式建筑,平面为正八角形,地面高度为55.88米(基座没于地下)。它是皇家佛塔,造价高昂,塔身外壁镶嵌釉面琉璃砖,装饰复杂精美,极具皇家气息。
“铁塔是我国现存最高、规模最大、历史最为古老的一座琉璃塔,堪称我国琉璃塔家族中的伟丈夫。”河南大学建筑学院李丽、程婧媛撰文称。
远望,铁塔浑然如铸,气势惊人。色调具有铁打铜铸的浑厚气质。近观,它遍身浮雕,自上而下,由表及里,除蹬道券顶外,处处都有艺术装饰。塔身外壁镶嵌的琉璃佛像砖和花砖,有50余种图案,是一座罕见的琉璃华塔。铁塔从塔顶、飞檐斗拱、角梁额枋到小的勾头、滴水,无处不见艺术装饰。
“琉璃材质华丽,不像砖石覆彩那样容易掉色,美观与稳固兼得,釉面琉璃砖还可对塔身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因时间久远被氧化腐蚀。”李丽、程婧媛称。
塔底部,柱子分立于塔身八个转角处,由形制特殊的砖叠砌而成。这种砖外圆内尖,插入墙壁内数十厘米,十分坚牢。其露面部分呈半圆状,其上有浮雕,整个叠砌而成的柱子形态丰富。柱枋的装饰形式,使得塔身在转角处自然圆润。这种装饰手法,被称为“肃柱金铺”。
圭门分别位于塔的正东、正西、正南、正北四个方位,北门是正门,是塔内部蹬道入口。底层圭门的尖顶结构由条砖砌筑而成,条砖外饰流云花纹,云朵多至8卷。祥云图案自古都是美好预兆,它的出现,表达了皇帝渴望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之意。
铁塔塔身花砖种类多达50余种,装饰在各层塔壁上,为精心设计后模制而成。为了这些精美的琉璃砖长期牢固保存,匠师们采用丁砖作框,顺立砖为心,预制铆口的镶嵌壁面结构。
铁塔模制花砖,大致可分为四类,即佛教人物、佛教花卉、动物图案和装饰图案等。
佛教人物类,有佛龛、菩萨、飞天、供养人、伎乐及胡人等。开封繁塔塔身也装饰着很多琉璃砖,两者不同之处是,铁塔的佛像砖,是释迦牟尼和四个弟子的组合式构图,浮雕手法也比繁塔佛像砖更粗犷。
佛教花卉,包括宝相花、海石榴花、莲荷花、牡丹花、芍药花等。缠枝纹样作为一种隔离装饰,遍布塔身。缠枝纹样是以各种花草的莲叶、花朵或果实为题材,以涡旋形、波形形式构成。
铁塔塔壁,还有大量的动物图案砖,如团龙、云龙、降龙、麒麟等。在古代,只有皇家建筑才敢使用龙纹装饰,这令铁塔充满与生俱来的皇家气质。装饰图案,有璎珞、流苏纹等,寓意无量的光明与美好的祝愿,揭示了当时人们对佛祖庇佑的渴望,祈求风调雨顺、生活美满的愿望。
◎千年不倒
对开封略有所知者,看铁塔,都会有个疑问,开封城,城摞城,下面摞着好几座城池,旧皇宫都被淹没了好多次,为啥铁塔没被淹也没倒?
铁塔建在夷山之上,选择了地势高而坚实的地基。
铁塔高度达到55.88米,自身重量大,地基承载和整体结构紧固性,都体现出极高的建筑科技含量。此塔虽为琉璃烧制,但整体还是按照传统木质建筑结构设计安排,这增加了铁塔建造的难度。
“将近千年前的宋代,在没有大型起重机和脚手架的情况下,如何建造这样宏伟沉重的佛塔?土木专家有说是以竹竿搭架形式,有说是以堆土成高形式,有说是以内建之法来建造,不一而足。铁塔内部以仿真烧制的梁柱、斗拱,和密集的卯榫相咬合之下,铁塔真如铁铸一般。”长春理工大学严先琴撰文称。
还有资料称:“铁塔中心是砖砌的塔心柱,其周筑盘旋踏道,把塔心柱和塔外壁坚牢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较强抗震性能的整体。”
据开封市博物馆相关资料:“近千年时光中,开封遭受38次地震、10次冰雹、19次风灾、17次雨患、6次河患(黄河泛滥导致塔基淤没4米多),地面建筑毁灭无数,唯铁塔安然无恙,堪称建筑学上的奇迹。”
铁塔每层都有明窗,每层明窗方位各有不同,如一层向北,二层向东,三层向南,四层向西,其他各层依此类推,盘旋而上。登塔之时,每一层都会有明窗相迎,通透采光。这种设计,不但通风,更重要的是,可以大大减少风对铁塔的冲击力。
“铁塔建造之初,就考虑了地基的沉降和地下基础对铁塔的影响。建塔之时,地基采用东南高西北低的方式。它建成之时,有眼尖者察觉它微微向西北倾斜。随着时光推移,铁塔的自重和西北风的威力,使得铁塔挺立,当年倾斜的角度被矫正。”严先琴撰文称。
铁塔,是在争议声中诞生的。在宋代,不太受待见。到了元朝,汴梁城搞城建时曾两修城垣,修凿贾鲁河,没有关于铁塔维修的记载。
唯留下散曲大家冯子振的一首诗,名曰《铁塔燃灯》:“擎天一柱碍云低,破暗功同日月齐。半夜火龙翻地轴,八方星象下天梯。光摇潋滟沿珠蚌,影落沧溟照水犀。文焰逼人高万丈,倒提铁笔向空题。”
到了明清,这座不太受待见的塔,转了时运。虚耗民脂民膏的“原罪”,年深日久,被大家忘却。大家伙儿日渐发现,它颜值太高了。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把第五个儿子朱橚封在开封,称周王。周王化缘募捐重新修建上方寺。之后,铁塔就和一堆大文人的名字连在了一起。
第一个是于谦,他做河南巡抚时,写《题汴城八景总图》,其中写到铁塔:“隋堤烟柳翠如织,铁塔摩空数千尺。”
李梦阳,明代复古派前七子领袖。11岁时,他随父徙居开封,开封是他的第二故乡。铁塔是他诗作中的“经典意象”,他反复写过。李濂、高叔嗣等大文人也都写过它。
明清之时,围绕铁塔,建有很大寺院。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水入城,为护城寺院被拆毁,建筑文物遭严重破坏。只存留一尊铜质接引佛,佛像高5.14米,重11.7吨。造型庄重,衣纹劲秀,袈裟上装饰有山水云朵等花纹。从风格上看,当不晚于宋金时期。
此外,还存留明代《重修祐国寺钟楼记》碑和清代《庄修阿罗汉尊者供奉上方祐国寺钟楼记》碑各一通。
上世纪80年代后,铁塔公园加强园林建设,先后建成了接引殿、灵感院、盆景苑、花房等。铁塔周边有大片草坪,大片荷花,是开封人消夏的好地方。2014年后,又推出了铁塔光影秀,采用4D成像等技术手段,让游客在夜游铁塔时,以新的方式感受铁塔。
央广网河南分网9月24日消息(记者 汪宁)开封,一座黄土里埋着历史、水滴中含着传说、树叶上挂着故事、空气里淌着宋韵的古城。9月23日,“壮丽70年·古都新风貌”主题宣传活动记者团走进开封市城墙公园、开封海绵城市规划展示馆、大梁门景区、及开封市规划展示馆等地方,深入感受采访具有“文物遗存丰富、城市格局独特、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秀美”特色的古都之美。
近日,开封市副市长刘震一行赴上海宝冶郑州分公司承建的开封恒大童世界国际会议会展中心项目现场调研。
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深耕文旅融合,借力新文创、赋能大产业,携手腾讯互动娱乐,赋予传统景区新时尚、新看点,虚实变幻、古今穿越。初夏时光,古都开封,热情奔放,让我们开启“文化+科技”文旅融合实践新征程。
“流光溢彩山水画,云蒸霞蔚朦胧诗。一块方巾,一尺蓝布;一笔一划,一点一捺。花鸟鱼虫、江河湖泊不知不觉就在布上的世界浑然天成了……”有“东方第一染”之称的安顺蜡染非遗展示在开封亮相,令在场观众啧啧称赞。
五一小长假到来在即,相信很多游客或已定好车票、或已敲定行程,呼朋唤友准备踏上美妙的假期之旅。
4月29日,开封市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领导莅临天波杨府对景区内文明创建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并对“五·一”假期期间景区安全及游客接待工作进行节前检查。
五一小长假到来在即,相信很多游客或已定好车票、或已敲定行程,呼朋唤友准备踏上美妙的假期之旅。如果恰好您选择的是“穿越北宋之旅”,那么开封府景区给您上点干货,先干为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