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乡村旅游中出现了一哄而上的现象。这是对自身资源特色认识不足,而把别处的乡村旅游模式进行简单复制,甚至把城市景观搬到农村来的结果。这种做法,使乡村旅游失去了特色魅力和发展动力,难以持久运营。
乡村旅游要植根游客“可带走的记忆”。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为背景,利用城乡差异来设计产品的一种旅游形式。发展乡村旅游要深入挖掘乡村旅游的文化意蕴,树立鲜明的乡村意象,保持独特的乡土气息,挖掘乡村文化的原真性和独特性,提炼让游客感知的文化符号。要立足当地小镇村庄独有的特色农业和非遗文化基础,发挥休闲农庄、观光农园、生态园林、民俗文化等旅游功能特色,强化乡村旅游有效体验,感受“非遗”“乡愁”“田园”的文化滋味,让游客真正实现“可带走的记忆”。
6月6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开展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有6项遴选标准:文化和旅游资源富集,自然生态和传统文化保护较好,乡村民宿发展较好,旅游产品体系成熟、质量较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较完善,就业致富带动效益明显。
这些标准应是众多“迷茫”中的乡村文旅小镇、民俗景区的建设者及运营者应当看齐的方向。各地政府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区位条件、文化特色、目标市场等,科学研究制定乡村旅游规划,避免一哄而上、盲目发展、千村一面的局面。要突出当地特色,传承传统农耕文化、饮食文化、乡土文化,真正把农民劳动生活、农村风情风貌、农业产业特色体现出来,努力让游客“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促进乡村旅游与“互联网+”、“生态+”、共享经济的融合,围绕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层次更高、类型更多、内涵更深的旅游业态与产品,推动乡村旅游实现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
总之,发展乡村旅游要深化旅游资源、旅游线路与当地特色文化和民俗的融合,制定合理的乡村旅游开发规划,强化本地传统文化的传承,深挖当地传统民俗文化,激发当地特色文化活力,对优秀资源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展示根植于历史长河中的文脉赓续。(潘铎印)
东坪村位于国家级5A级景区——西峡县老界岭东大门,S331省际旅游公路贯穿全境,是老界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接待的前沿地带。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282户,928人。境内生态环境资源保护良好,碧水荡漾、深潭幽幽,峰峦叠嶂,悬崖陡峭,相映相辉、如诗如画,是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专业村。
“南召这两年旅游产业发展很快,到五朵山登山戏水、到石头村休闲度假,到宝天曼研学拓展,不知不觉,这两天的旅程充实而又意义。”12月17日,来自西安的游客李大亮开心的说。
新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完善全域旅游元素,构筑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
前营生态古村、鱼库特色民宿村、湾潭农耕文化园……一个个特色村庄,吸引了一批批游客。地处伏牛山腹地、横跨豫鄂陕三省,西峡,这个豫西南的山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曾经贫困的山乡群众,吃上了“旅游饭”,赚到了“绿色钱”。
在伏牛山深处的西峡县,山青水秀、风景宜人,近几年来,全域旅游发展迅猛,乡村旅游风生水起,别具特色的恐龙文化游、避暑休闲游、老子文化游、屈原文化游、漂流探险游等旅游产品层出不穷,旅游业态丰富万千,然而,富有个性的仲景养生小镇仍以自己养生、休闲、购物、度假为定位的旅游聚集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切实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工作,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实效,11月21至22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定西市渭源县举办了全省乡村旅游扶贫培训班。
乡村旅游风生水起,农家乐,土特产零售店、旅游产品加工等业态发展迅速,有这样一位年轻人,扎根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以根雕为突破口,打造了属于了自己的一番天地,成为南召全域旅游产业发展一个典型的代表。
10月22日,来自商洛的研学旅游团队,再次引爆西峡,恐龙园里品味恐龙文化,蝙蝠洞里探索蝙蝠生存奥秘,老界岭上辨别植物名称,白庙村里采摘猕猴挑,一路上欢歌笑语,好不热闹。
日前,第三届廊坊市乡村旅游创客大赛在廊坊落下帷幕。本届大赛主题为“融合 创新 发展”,旨在贯彻落实《河北省乡村旅游发展指引》提出的“举办乡村旅游创客大赛,聘请优秀导师进行赛前知识培训,
9月19日,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在杭州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李金早在主旨演讲中指出,旅游业作为带动性强的综合性产业,成为全球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支点,而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经济发展、贫困人口脱贫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