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8日从厦门市人大常委会了解到,此前已经审议通过的《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于8日起正式施行。至此,在鼓浪屿申遗成功两周年之际,厦门对鼓浪屿的综合保护进入制度化保障时代。
据介绍,不同于其他自然文化遗产地,鼓浪屿既是景区,也是居民社区,同时还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在“三区叠加”的背景下,其保护难度更大,需要投入的保护资源也更多。
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条例》明确,设在遗产区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其他有关单位,除受各自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外,涉及文化遗产保护的有关事宜,应当服从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统一协调和管理。
在遗产地的活化利用上,《条例》规定,鼓励单位和个人采取口授传承、书面传承、举办讲座;进行文学、音乐、美术、书法、摄影、戏剧、影视作品等创作;发展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具有鼓浪屿特色的艺术品、纪念品等文化创意产品等方式进行。
在民生保障上,《条例》规定,厦门市、思明区两级人民政府应当提升遗产区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发展特色教育,完善急救医疗条件,加强对园林绿化、城市道路、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社区居民工作、生活条件,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同时,对因文化遗产保护导致权利受损或者负担增加的,给予适当补助。
此外,《条例》还明确了对于违反相关规定者的法律责任,并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做出包括但不限于罚款在内的行政处罚措施。(记者颜之宏)
中国最早的“紫禁城”、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青铜礼器群……随着申遗前期工作的启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作为“华夏第一王都”的丰富内涵将得到充分保护与利用。
昨天,紫禁城内,玉琮王和玉钺王领衔260件从全国17家文博单位精选出的文物,重现一座“良渚古城”。此次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举办的“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是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后首次隆重亮相。
当地时间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三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决议,将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5处,居世界第一。
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进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条消息成为这几天中国文博界最热议的话题。
新安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消息称,为纪念新安汉函谷关遗址申遗成功5周年,新安汉函谷关将在6月22日至24日组织开展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括自6月22日至24日面向公众免费开放(9:00至16:30),每天上午10:00和下午3:30将组织两场义务讲解活动,届时将举办汉函谷关申遗成功五周年保护成果展览。
据泰国《曼谷邮报》29日报道,泰国文化部文化遗产保护和促进委员会28日召开会议,拟于2020年初申请将冬阴功汤纳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