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要想在冬季旅游市场分得更大一杯羹,最需要加强冬季游新产品、新业态开发,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景区门票降价了!冬季是传统旅游淡季,许多景区为了增加人气,最近推出了不少门票优惠政策。比如,武当山景区从11月1日起执行淡季票价,进山门票由130元/人降至65元/人;莫高窟景区也宣布门票半价优惠政策将执行长达4个月;大连棒棰岛景区也向游客免费开放……
中国旅游研究院博士战冬梅表示,淡季门票降价是刺激消费的常用手段,再加上相关政策引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有统计显示,去年西藏推出了景区门票免费、降价等冬游西藏系列优惠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018年1月份和2月份累计接待游客77.5万人次,同比增长45.9%。
受天气等因素影响,春节前一段时间往往是旅游市场“低谷”。除了景区门票优惠,占旅游消费支出大头的酒店、交通等也常常有打折活动,对于消费者来说,不失为一个错峰出游“捡便宜”的好时机。北京游客朱明熙不久前去云南旅游了一周,“我一直关注旅游信息,现在不仅价格实惠,景区人也少,请上几天年假避开春节出游高峰,体验感不错。”
不久前,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发展冬季旅游三年行动计划,宣称将实施“123计划”和“六大行动”,近期还将推出9项冬季旅游活动、8条冬季旅游精品线路、30个冬季旅游重点投资项目。山东省则宣布从今年11月初至2020年2月底举办“冬游齐鲁·好客山东惠民季”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开发系列冬游产品,并推出节事活动,出台一批惠民政策和措施。
专家表示,长期以来,冬季并非传统旅游旺季,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观念转变,很多人现在都愿意把“猫冬”变成旅游出行。以往,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冬季旅游产品并不丰富,主要品类无非“冰雪游”和“避寒游”等。可喜的是,这两年越来越多地方开始发力冬季旅游市场。
冬季旅游如何“火”一把?战冬梅建议,各地要想在冬季旅游市场分得更大一杯羹,最需要加强冬季游新产品、新业态开发,比如有冬季特色的夜间游、将文旅结合的民俗游等,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雪)
作为海内外游客热爱的“打卡地”,梵净山2000多米的海拔高差和丰富的立体气候对旅游体验有着较大影响。“山顶天气变化太大、气温很低,我们没带厚衣服来。”“山顶全是浓雾,又看不到日出了……”
进入12月以来,我国多地迎来传统旅游淡季。除了冰雪旅游、温泉旅游、避寒旅游、节庆旅游等项目,冬季里,很多景区处于旅游产品与游客双双偏少的状态。
入冬以来,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冰雪资源富集的新疆,尽享冬季旅游乐趣。与往年不同,新疆多个知名景区在运营中减少了煤炭,增加了清洁能源的使用,为世界各地游客带来更佳旅游体验的同时,更好地保护了青山绿水。
滑雪、泡温泉,逛小镇,看夜景……在北方,冬天就有冬天的样子,冬天也有冬天的玩法。今年冬季我省举办冰雪、文化、购物、民俗、体育等各类冬季旅游活动,推出多种旅游优惠措施,以实现淡季不淡,旅游热度不减。
据悉,近日,北京市文旅局集中推介了30条冬季旅游线路,与此同时,一年一度的冰雪文化旅游节热门项目也提前亮相。
“这里的景色太好看了,想不到冬天来内乡县衙玩着带劲极了!”11月底的一个周末,来自西安的周先生一行七人参观县衙后高兴地赞扬
10日,由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19黑龙江省(北京)冬季旅游推介会在北京启幕。
为将冰雪“冷资源”转变为旅游“热资源”,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推出2019年内蒙古冬季旅游十大主题线路。
17日,“欢乐冰雪季活力内蒙古”内蒙古冬季文化旅游季正式启动,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2019年冬季内蒙古将推出十大主题产品,推动当地“冷资源”变为“热资源”。
2月17日,游客在新疆天池景区游玩。 2018年入冬至2019年2月17日,新疆天池景区接待游客23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收入2.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