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源自淅川。
碧波万顷的丹江大观苑、山水秀美的坐禅谷,文化厚重的香严寺。
山水如此多娇,风景淅川独好。
淅川县位于河南省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交界的黄金地带,因淅水纵贯境内形成百里冲积平川而得名。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地、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区,文化厚重、生态宜居、魅力无限。
淅川是一座悠久而灿烂的城市。春秋时为楚国发祥地、楚始都丹阳所在地,楚国800年历史,400多年在淅川,45位楚王,23位在此称王。曾孕育了商圣范蠡、史学家范晔等中国历史名人,拥有千年古刹香严寺和荆紫关明清五里长街两家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让我们走进淅川,感受淅川旅游产业发展跳动的脉搏。
林旅融合 以旅游扶贫引领乡村旅游发展
丹江美如画,淅川邀天下。
淅川县按照“春有花、夏有景、秋有果、冬有绿”的目标,对环库环城荒山、主要河流两岸、重要廊道两侧,实施组团式块状混交式造林,大规模、高标准推进绿化,使通道变绿道、生态变景观。目前,已投入1.6亿元,成功打造8个环库环城林业旅游新亮点,提升了淅川整体形象,带动了旅游业发展。以林旅扶贫示范村与示范园建设为重点,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项目,加快森林小镇、森林村庄建设,带动贫困群众参与乡村旅游发展。
同时,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造宜居生态环境。实施森林小镇、森林乡村、森林人家建设,计划对全县15个行政村进行绿化提升,建成5个省级森林小镇、20个县级森林乡村。目前,已建成3个国家森林乡村、4个省级森林乡村、7个县级森林乡村、8个村镇社区绿化美化示范样板、3户县级森林人家,已完成任务量的82%。打造绿色廊道,计划完成环库公路、241国道、新区富强路等7条廊道的绿化提升,目前已补植苗木33.6万株。落实月季“三个一”工程,计划新打造九重观光大道月季长廊、刘沟500亩月季育苗基地、县城北区300亩的同人月季公园,目前月季长廊建设任务已完成,栽植月季1.2万余株,月季育苗基地已完成土地流转,同人月季公园正年前已完成规划设计,进入施工阶段。
淅川坚持把植树造林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打造环库旅游生态圈,推动林业和旅游融合发展、互动发展,打造生态景观,推动“为林而林”向“为游而林”转变。淅川县以5A级景区创建为载体,将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和林果业发展、造林绿化有机融合,高标准打造环库生态路、10个旅游重点乡镇和37个旅游重点村,将贫困户嵌入旅游链条精准扶贫。
此外,淅川统筹做好道路绿化、城区绿化、村庄绿化、庭院绿化,实现造林绿化和城乡发展协调推进。同时,全县积极推动农旅融合,开发农林业体验游、采摘游等项目,高标准培育了泓森植物园、雄升生态园等精品示范园,丹江沿线形成集生态观光、滨水休闲、乡村度假等于一体的生态廊道。
目前,淅川的生态农林业观光园有20余家,旅游景点遍地开花,“春赏花,夏遮阴,秋采果,冬有绿”的环库旅游生态圈已初具规模,生态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山区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淅川推出了务实且有力度的多项措施,让百姓切实受惠受益。淅川县旅游发展中心赵成主任介绍说,淅川县将乡村旅游示范村培育放在生态产业基地发展的重点区域,每年拿出600余万元对现有乡村旅游示范园、示范村、示范户进行奖励,这样,群众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被有力的调动了起来,百姓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起来了。
横沟村作为淅川县首批乡村旅游扶贫发展试点村,可以说是充分尝到了乡村旅游的甜头。2018年5月县工信局为横沟村建设高标准连翘产业加工与竹编加工的1000余平米扶贫车间一座,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态势。凤凰古寨中的贫困户开起农家乐、农家森林宾馆、乡村超市,加上寨子里的300余亩四季花海和采摘林果业,吸引了不少周边省市游客,古寨里还办起了自己的风车节、爆米花节,游客们有吃有玩有住有购,村民们的脱贫致富门径越来越宽,古寨的名气也是越叫越响。
五年来,凤凰古寨带动本村及周边村贫困户40余户,78人长期在这里务工,累计务工工资开支200余万元。这组数据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横沟村在乡村旅游建设的道路上实现着真脱贫,脱真贫。
林旅融合,带动效应明显。果园变采摘园,乡村老屋变特色“民宿”,盘活乡村美丽资源,效果初显。全县初步培育了大石桥乡横沟村、毛堂乡龙泉村等36家乡村旅游村,雄升生态产业园、陶岔洞藏黄酒庄园等40家乡村旅游产业园,马蹬镇丹怀庄园、渔家乐等500多户乡村旅游专业户,辐射带动全县1600多户贫困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1.1万多户贫困户依靠“绿水青山”端上了“金饭碗”。
巧打“水文化”牌 旅游产业稳步前行
树在增多,绿在蔓延……如今的淅川,生态环境日趋向好,绿水青山焕发出蓬勃活力,逐渐变成金山银山。
淅川县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处,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淹没区、核心水源区、渠首所在地,既是山区县,也是库区,又是移民大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南省深度贫困县。
淅川作为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和豫西伏牛山、鄂北武当山、陕东南商洛三大旅游热区共同形成了大丹江旅游圈,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而如何深耕旅游这片热片?淅川,始终在不停的探索和思考。
立足本土,生态立县,淅川打出了“水文化”牌。丹江水库把湖北和河南连成一家,坝在丹江口,渠首在淅川。丹江湖总面积达1050平方公里,被称为“内陆的太平洋,流动的黄金海”。依水而建的丹江大观苑景区,因水而兴,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是中原看海的绝佳之处。这里除了保留水库的自然风光、自然形态外,更多的融入了淅川的楚始都文化,范蠡阁等商文化等,可谓风光与文化,一个都不能少。
到淅川,四季常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一派生机勃勃景象。淅川的森林覆盖率达61.7%,在绿色的海洋和天然氧吧中,一路车行,满眼皆绿,谁不为之沉醉?
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介绍说,淅川作为国家生态安全战略要地,在生态保护与建设上持续加大力度。全县造林面积连续11年居河南省县级前列;为保护水质,先后关停企业350多家,取缔网箱5万多个、畜禽养殖场600多家(户),库周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达2万个左右,被誉为“绿色天然氧吧”。
南水北调中线观光带的精品旅游线路,渠首-丹江湖-丹江大观苑-香严寺-坐禅谷-八仙洞-荆紫关,一路满眼皆绿,美不胜收。
目前,全县已有景区(点)12家,其中,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1家,2A级景区2家,全县旅游从业人员3万多人,年接待游客600余万人次,创综合效益30亿元,年均增幅在15%以上。
2019年,淅川县累计接待游客650万人次,创旅游收益34亿元,旅游投资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21%、15%,全县旅游业呈现出了蓬勃发展和持续向上的大好势头。
2020年2月26日,从河南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上传来消息,淅川等14个县被批准退出贫困县,这一天,值得淅川人铭记。
旅游兴县 长线发展天地宽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淅川县创新产业扶贫思路,短、中、长三线产业相结合,短线发展食用菌、蔬菜、光伏等短平快产业,确保当期脱贫;中线发展软籽石榴、杏李等生态产业,带动贫困群众长期致富;长线发展旅游业,实现未来可持续,由此形成强大的产业叠加效应。
围绕短线项目,大力发展“产业有基础、市场有销路、当期效益高”的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打造特种种植、特种养殖、光伏、劳务经济等“短平快”产业集群。目前,已发展食用菌4000多万袋,带动6500余户,户均年增收5000元左右,食用菌产业对全县脱贫贡献率达到41%;发展中药材已达5万余亩,项目区贫困户户均1亩药,户均年增收5000元左右;打造县级扶贫产业示范园4个、扶贫产业示范基地125个、扶贫就业车间71个,带贫率达到30%以上,人均月工资1800元以上。
围绕中线项目,结合保水质要求,该县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全方位打造软籽石榴、杏李、薄壳核桃、大樱桃等生态高效林果产业集群;结合生态林果周期长、见效慢实际,该县出台补贴政策,引导贫困户发展油牡丹、花生等林下套种作物,实现以短养长、长短互补。目前,该县已发展生态产业30余万亩,林下套种面积达50%以上,户均1亩以上果园,基本实现了贫困户全覆盖,其中16万亩果树已经挂果,2年内将进入盛果期,户均年可增收6000元以上。
围绕长线项目,该县持续推进“旅游兴县”战略,着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集群,为群众长远致富开辟空间。以创建丹江湖国家5A级景区为龙头,提档升级南水北调渠首、香严寺等景区景点,截至目前,到景区从事旅游服务的贫困户达500多户,户均年收入2万余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县共建成乡村旅游产业园40个,农家乐和特色民宿500多家,辐射带动500多户贫困户2300多名贫困人口端上旅游“金饭碗”。
目前,淅川的旅游项目建设正有条不紊的推进。
提升丹江湖旅游区。丹江大观苑 投资2700万元,改造提升了15余公里的主干双向单车道、景区大门区域道路,景区内主干道路实现了黑化,交通面貌大为改观;贯穿世界精英馆至文博园的景观吊桥已竣工投入使用。栽植花卉树木5.9万余棵,苑区内道路、挡墙供排水等设施得到全面完善。八仙洞景区 投资500万元全面升级改造污水处理系统,新增了滑道娱乐项目,建成了出口大门、停车场,景区面貌得到新的改观。香严寺景区 凤凰岭服务中心旅游厕所、排污、排洪设施得到完善提升;香严寺景区旅游标识、智慧旅游系统进行了提档升级,实施了古建维修工程和玻璃观景台项目。坐禅谷景区 旅游标识导示系统、游步道、护栏得到了改造提升,景区龙王泉段、佛光瀑段、红果弯段、佛文化长廊段实施了绿化改造。马蹬镇金竹河至仓房旅游通道初步建成,基本实现了黑化、亮化、绿化、净化,配套完善了旅游标识、观景台、停车场、重点路段路灯、旅游厕所等设施,已成为一条靓丽的风景线。马蹬丹江湖交通旅游服务中心场地清理工作完成,渠首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已全面启动,建成游客中心、迎宾广场及园区内道路绿化、九重阁等固定景点。宋岗码头 宋岗码头投资了5000万元,已建成护坡5公里和栽植名贵树木8000余棵。北京小镇 一期工程投资2亿已完成,新增投资2亿余元,创建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寻根楚风神韵,养生山水天堂。淅川旅游,正以火热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在楚都这块沃土上书写着辉煌的篇章!(朱宇)
4月30日,在淅川丹江大观苑景区,来自洛阳的刘涛一家人激动的说:“淅川美,美在丹江,在这里,我们看了美景,吃了美食,有机会带着家人还来。”淅川旅游的综合发展实力,在丹江大观苑景区得到了具体体现。游在丹江,吃在淅川,大美淅川正以无穷的魅力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
淅川县位于河南省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交界的黄金地带,因淅水纵贯境内形成百里冲积平川而得名。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地、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区,文化厚重、生态宜居、魅力无限。
“在这里,不但可以观赏到优美的丹江风光、而且还能住上风格各异的民宿,吃上淅川酸菜鱼宴,让我们不虚此行。”4月17日,在坐禅谷景区,来自洛阳的冯鹏一家人说起淅川旅游,滔滔不绝。
近日,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县长杨红忠听取了县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的汇报,就全县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了全县旅游工作思路、方向和重点。县领导王培理、邵书燕、王达忠、辛泽涛、李书有,以及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县旅游服务中心等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在南北纵贯八百里的澄澈丹江,有一处令人心灵向往之地,其所在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鱼关。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国土总面积2820平方公里,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辖17个乡镇(街道)、499个村(社区),总人口67万。2015年底全县贫困村122个,
淅川县按照“春有花、夏有景、秋有果、冬有绿”的目标,对环库环城荒山、主要河流两岸、重要廊道两侧,实施组团式块状混交式造林,大规模、高标准推进绿化,使通道变绿道、生态变景观的全域旅游格局。
阳春三月,春回大地。走进淅川县老城镇,漫山遍野的李花、娇艳粉嫩的桃花、满目金黄的油菜花竞相开放,把老城镇点缀成了一幅迷人的画卷,美不胜收,引得游人驻足观赏。
“我下午还得到村里一趟,担心几户农家宾馆的水管被冻住,春节去游客了,影响接待,我主要和农户们商量一个科学的水管保暖措施。”1月21日上午,河南省淅川县旅游发展中心主任赵成还念念不忘他负责包干扶贫的仓房镇磨沟村。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同时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南省深度贫困县,肩负着水质保护和脱贫攻坚两大政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