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祁连山,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绿色明珠”,在中国生态版图中如同耀眼的坐标熠熠生辉。
三江之源,滔滔江河水奔涌而下,养育了无数生命,开启了大河文明;祁连之巅,高耸入云岿然不动,为“丝绸之路”抵挡风沙,让千里沃野滋润万千;青海湖畔,高山下碧波荡漾,万鸟云集、鱼翔浅底。
青海是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最早的省份,也是目前中国唯一的国家公园示范省。多年来,当地各民族群众视生态保护为己任,不断探索实践,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球生命共同体,向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
青山碧水,这里有令世界惊叹的巨大价值
三江源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区域,被公认为亚洲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及生态安全屏障。
三江源并不“遥远”。连绵不断的山脉间,雪山交错、江河涌动,这里每年向下游输送超过600亿立方米的清洁水,分别占长江、黄河、澜沧江总水量的25%、49%和15%。
三江源又魅力独特。这里既有狡猾的猞猁躲在岩缝里伺机而动,也有藏野驴在茫茫原野悠闲散步,还有充满生机和灵性的“生命禁区”可可西里。
然而,20世纪70年代始,受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三江源地区沙化面积增多,草地、湖泊面积不断缩小,野生动物数量减少……
为守护这片净土,2005年起我国先后启动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二期工程,至今累计投资超过180亿元。2016年,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这里拉开帷幕,园区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下设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3个分园区。
十余年保护,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三江源地区藏羚羊种群数量比保护初期增长2倍以上,三江源全境雪豹数量超过1000只,与2004年相比,三江源头年均向下游多输出58亿立方米的优质水,草原产草量提高30%,江源美景得以重现。
万众一心,构建青藏高原的生态高地
65岁的藏族老人更尕南杰总会梦到那片生他养他的草原。
15年前,更尕南杰住在海拔近5000米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措里玛村。“为了让草原变好”,更尕南杰带领406名牧民群众搬迁至400多公里外的格尔木市南郊。“取名长江源村,就是要让后人记住我们来自长江源。”更尕南杰说。
更尕南杰是三江源牧民群众的一个代表。
2004年以来,三江源地区近10万牧民搬离了草原;2006年起,青海省在三江源地区全面取消了GDP考核;为了给下游保留更多生态财富,2018年,青海省取消了8个省级农产品主产区所属县和20个重点生态所属县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四项考核指标。2018年10月,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式揭牌。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进展迅速。为让当地群众更好参与到国家公园的保护与管理中,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已设置生态公益岗位1.72万个,户均年收入增加2.16万元。
如今再到三江源,看到羚羊奔跑、雪豹觅食已不是难事。更尕南杰说:“看村里生态管护员拍回来的照片,家乡的草长高了、水清了、动物也多了,我也放心了,这证明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国家公园,生态力量在青海大地升腾
作为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区域之一,青海近年来全力推进三江源和祁连山两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全国率先启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
建设国家公园,在于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如何在保持、保护中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平衡点,打造生命共同体?未来,青海与生活这里的600万群众,或将会给世界提供解决方案。
不聚江河无以成大海。国家公园建设,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科研人员、生态保护志愿者与当地牧民将共同开展生态保护、参与祁连山和三江源两个国家公园的建设。
在首届国家公园论坛上有专家指出,对于世代居住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域内的牧民而言,三江源是他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让当地群众直接参与到三江源的生态管护中,将会是中国国家公园建设中的一大亮点,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也是未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
青海正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对于中国未来的国家公园,世界也满怀期待。多次到三江源考察的英国环境及鸟类专家唐瑞告诉记者,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人们能够拥有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独特体验,基于国家公园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当地特殊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未来中国将拥有专业一流的世界级国家公园。(记者陈凯、王金金)
2日上午,记者从《三江源国家公园公报(2019)》(以下简称《公报》)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生态功能得以巩固,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达6%以上,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比十年前提高11%、30%以上。同时,试点区实行“一户一岗”政策,去年17211名牧民年增收21600元,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高原冬日的寒冷天气难阻冰雪运动热潮,伴随几轮降雪降温天气,青海各地雪场开门迎来一拨又一拨客人,冰雪运动及旅游持续升温。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青海省气象局近日联合发布《2018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气象监测公报》显示,该片区总体生态质量继续趋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位于青藏高原的年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被称为“天神后花园”。曾经,这里的美丽引得游客纷至沓来,但也因此破坏了草原,加剧了草场沙化。
记者日前从青海省文化旅游厅获悉,当前,青海文化产业正朝着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旅游消费开始走向大众化、常态化、多样化,全省文化和旅游产业由“从无到有”走向“从有到优”。
记者从青海省统计局获悉,前三季度青海省旅游业发展增速显著,全省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总收入较上年同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记者从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国庆长假期间,青海湖、茶卡盐湖等青海“网红”景点因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而备受游客青睐,自驾游也呈不断升温态势。
8月10日,青海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官方微博向前往青海旅游的人们发出安全提示——“躺公路 摆pose 不要让你的美成为亲人的泪”。其中提及,自然美景美不胜收,环线旅游游客难掩激动之情,竟然以身犯险,在公路上躺、卧、蹲、坐,各种摆pose,全然不顾交通安全。
车辆沿着大湟平公路行驶,远远就能看到白色的三个大字“千紫缘”显示在绿意盎然的半山腰。这是湟中县田家寨镇背面的龙头山,跟前是田家寨村西河滩,田家寨村党支部书记蔡有鹏带着村民发展成立的千紫缘农业科技博览园就在这一片。
7月15日,2019同仁热贡美食文化节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老街盛大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