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旅游资讯 > 正文

甘肃敦煌:文旅跨越升级 推动全面发展

2018-11-22  来源:人民日报

5034

  鸣沙山月牙泉、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立冬时节,虽是旅游淡季,甘肃敦煌仍每天吸引大量游客,来感受厚重的历史和文化。

  1979年,敦煌被国家确定为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旅游业正式起步。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敦煌推动以文化旅游为支点的产业结构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17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达900万人次、92.8亿元,以文化旅游产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占全市GDP的60%以上,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从规模速度到品质效益的跨越升级。

  文物数字化保护形成一整套技术体系和工艺流程

  “保护第一、有限容量”,敦煌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过程中,始终坚持将保护放在首位。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文物保护越来越重视。”敦煌市博物馆馆长石明秀深有感触,“我们现在文物保护已从抢救性保护向监测性、预防性保护转变。”

  2014年8月1日,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正式对外开放,游客在这里观看主题电影和球幕电影,身临其境地了解洞窟建筑、彩塑和壁画后,再乘坐摆渡车抵达莫高窟参观。游客在全部洞窟内的游览时间压缩到75分钟。

  “游客大多选择在5月到10月期间来敦煌旅游,旺季太集中的游览给莫高窟文物保护带来不小压力。”敦煌研究院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游客服务科科长张世军告诉记者,借助数字多媒体展示手段,观众在进入洞窟之前就能与敦煌莫高窟进行全方位、近距离的“亲密接触”,减轻参观活动对石窟遗址造成的压力。“既确保了文物安全,又提升了游客的参观体验。”

  张世军介绍说,经过近20年探索,敦煌莫高窟文物数字化保护形成了一整套数字化技术体系和工艺流程,编制了石窟寺数字化保护13项标准和规范。目前,敦煌莫高窟已完成敦煌石窟210个洞窟图像数据采集、80个洞窟图像加工、20身彩塑三维重建、120个洞窟虚拟漫游节目制作和两处大遗址重建。

  依托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莫高窟的石窟数字化技术和培训已推广到全国多个省市。

  游客平均游玩时间从1.5天上升到2.1天

  进入11月,往年已进入旅游淡季的敦煌旅游却没有淡下来……

  “现在游客来敦煌,除游览自然遗产鸣沙山月牙泉、人文遗产莫高窟等景点外,还可以观赏承载着敦煌历史的精彩剧目。”敦煌国际文化发展公司总经理杨泉山说,现在敦煌有3台常驻剧目《丝路花雨》《又见敦煌》《敦煌盛典》,特别是《又见敦煌》,几乎场场爆满……

  丰富多彩的徒步等体育活动,也吸引着各地游客。“每年3月到11月,都可以开展徒步活动,等于把敦煌旺季向前向后各延伸了一个半月。”敦煌华夏国际大酒店总经理翟全军说,“往年国庆节之后,满房率能到20%至30%就不错了。今年我们酒店的满房率都在70%左右,这是以往从来没有过的。”

  数据显示,2017年,敦煌市各个景区的门票收入仅占旅游总收入的23%,吃住行等六要素中游客在“购”和“娱”方面的消费比重逐渐提高,游客在敦煌的平均游玩时间从1.5天上升到2.1天。

  敦煌还创新集团化、市场化运营旅游资源的新模式。敦煌文旅集团下属敦煌智慧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晓峰介绍说,在敦煌智旅的基础上,敦煌市成立了文旅集团,将沙洲夜市、雅丹景区、玉门关景区等敦煌的优质旅游资源都纳入其中,逐渐形成涵盖全域旅游的全产业链。

  “文旅集团实现集中整合各类资源,让我们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刘晓峰说。

  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从事文化旅游产业

  “我们这儿离火车站、飞机场都近,2014年我把家里的房子改建成农家客栈,就是看准了旅游产业的前景。”莫高镇甘家堡村农家乐客栈老板吴兴科告诉记者,他家共有14间房子,能住30位客人,“今年7月左右差不多一个多月时间,天天满房。”

  从2013年开始,敦煌的游客接待量以每年百万余人次的规模跃升,旅游总收入也以每年增加10亿余元的数目增长。旅游产业链条不断拉长,“旅游+”综合效益逐步凸显。2017年,全市直接旅游从业人数2.6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3%、城市人口的32.5%,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从事文化旅游产业。

  “政府把道路、上下水、路灯、天然气等基础设施搞起来了,游客也跟着过来了。”吴兴科说,“这几年我们村里开了18家农家乐,都是当年就赚钱了,一年盈利10万元没问题。”

  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城市品质和环境的提升。敦煌市先后启动实施城市立面改造、城市夜景灯光、党河风情线等城市十大景观工程。“城市实施大整治,以前道路脏乱无序的情况没有了,路又平又直,清爽多了……”吴兴科说。2013年,敦煌市荣膺“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目前,敦煌市绿化覆盖率达41.86%,绿地率达37.87%。

  本报记者 银 燕

  《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22日 06 版)


文章关键词:甘肃 敦煌 文旅 责编:张迪弛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甘肃:六成A级景区开放 旅游“迎春回暖”

    清明已过,天气渐暖,甘肃省各大景区景点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相继复苏“回暖”。据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截至4月6日,全省300多家A级景区,已恢复开放192家。

  • 甘肃敦煌:大棚里的乡村旅游梦

    阳春三月,鸟语清脆。在甘肃敦煌市黄渠镇代家墩村一组,一座座钢架大棚映入眼帘。随着春耕的开展,代家墩村一组村民孙义开始计划他的乡村旅游梦。

  • 甘肃文旅赴海外四大洲15国展演丝路文化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百余名演职人员于6日下午从兰州出发,分赴美国、法国、荷兰、德国、克罗地亚等15个国家开展2020年“欢乐春节”访演活动。

  • 甘肃全部旅游景区免费向全国公安民警开放

    2019年12月3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发展改革委、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公安厅发出通知,要求甘肃省旅游景区于2020年1月1日起,对全国公安民警实行免费开放优惠政策。

  • 甘肃一景区每年“挖出”百余部手机

    因为每年都会从景区的沙子中挖出百余部手机,甘肃敦煌市公安局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名胜区治安派出所的辅警许治轩受到关注,很多网友纷纷表示自己也想去沙漠“挖手机”。许治轩11月28日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民警“挖”出来的手机都是游客不小心掉落的,因为景区大部分都是沙漠,手机很容易被迅速掩埋,所以找起来难度很大,但经多年摸索,民警还是找出了 “挖手机”经验。

  • 甘肃:2019年乡村旅游扶贫培训班举办

    为切实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工作,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实效,11月21至22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定西市渭源县举办了全省乡村旅游扶贫培训班。

  • 甘肃推旅游惠民:景区门票减免 劳模农民等免费

    记者24日从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为做好甘肃冬春旅游市场开发和推广,值此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该省推出“丰收了·游甘肃”旅游惠民活动,加大“引客入甘”政策资金补助力度,引导全省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开展门票减免、大幅打折优惠,幷邀百名全国劳模、优秀农民、农业科技工作者代表免费游甘肃。

  • 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甘肃乡村旅游巧打“土味”

    繁华热闹的大都市曾是城市居民旅游热门目的地,而现在,越来越多城市居民涌入农村,寻找原汁原味的田园生活,这使得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焕发出新活力。村民们由此有了新营生,不再仅依靠传统农业过日子。

  • 甘肃:旅游手绘图成游客丝路打卡“新攻略”

    在兰州开往敦煌的D2751次动车上,旅客张先生正端详着手中的地图,思忖着下一个打卡景点的选择。“下午到了,可以带着孩子去滑沙,明天再去莫高窟和鸣沙山月牙泉游玩。有了这个手绘图,选择景点线路太方便了。”

  • 雪豹频现甘肃盐池湾保护区

    红外相机记录的影像资料显示,雪豹频现祁连山西端的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慢新闻

广西钦州一男子当街暴打妻子?警方:系谣言 广西钦州一男子当街暴打妻子?警方:系谣言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