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应天门遗址博物馆举行开放仪式,始建于公元605年的应天门遗址博物馆(以下简称“应天门”)也首次亮相,正式对外开放。
“开城门,迎贵宾咯!”一声令下,应天门城门缓缓打开,应天门也迎来了他的第一批游客,而这也标志着该景点正式对外开放。
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的正南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先后历经隋、唐、五代、北宋四个时期,沿用530多年之久,是当时朝廷举行重大国事庆典与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作为中国礼制中最能彰显身份和地位的建筑之一,见证了隋炀帝杨广入主东都、唐高宗诏释百济扶余王、女皇登基称帝的王朝盛世,这栋建筑通过自己向世人诉说了隋唐时代的洛阳辉煌。
从上世纪60年代到2010年,应天门先后经历了5次考古发掘。在1990年的第三次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隋唐两京的“双向三出阕”,被评为当年全国10大考古发现。
据悉,应天门是隋唐两京考古发掘出的第一座宫阙遗址,是当时发现的隋唐洛阳城中保存最好的一处遗址,是目前发现的全国等级最高的城门楼遗址。
目前开放的应天门遗址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建立在遗址上的保护罩,基座是长120米,宽60米、高9.2米的方形基座。第二部分是根据文献记载和遗址发掘的想象模型,通高50.3米;由中间的城门楼、两侧的朵楼和向南延伸出的阙楼组成,中间以东西连廊和左右飞廊相连,整体为“门”字型巨大建筑群。馆内集应天门遗址展示、文化科普、艺术典藏等人类文化遗产实物为一体,为游客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游览胜地。
活动当晚,应天门还举行了3D灯光投影秀,吸引数千名游客、路人前来观看。应天门3D灯光投影秀通过遗址与国际目前最先进的设备相结合,利用视觉冲击的裸眼3D、炫目震撼的灯光秀及美轮美奂的现代声光电等高科技的方式再现洛阳千年的历史变迁。
在某视频平台的“打卡”榜上,洛阳高居榜眼。华灯璀璨的应天门、别具一格的九州池、古今辉映的洛邑古城,这些“网红”地标成了洛阳新的旅游名片。
云赏牡丹,花开满屏。4月10日上午,“享游洛阳”文旅消费平台发布暨第四届河洛文化大集启动仪式在洛阳大数据产业园举行,第38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在“云端”持续精彩呈现。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巡视员张建州,洛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魏险峰出席并共同启动平台。
第38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正着力打造“云端”文化节会。4月8日下午,副市长魏险峰带领市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来到洛阳大数据产业园调研“享游洛阳”文旅消费平台建设推广和第四届河洛文化大集启动工作。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4月2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第38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的牡丹文化节将从4月5日开启,持续到5月5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随着疫情的阴霾散去,白云山春意渐浓,迎来一年之中最清新的季节,云海仙山中美景历历,密林峡谷间生机勃勃。4月1日,洛阳白云山旅游度假区恢复开园,迎接广大游客到白云之巅踏青赏春深呼吸,释放久在室内的焦虑和压抑。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中央、省、市部署要求,3月20日,洛阳师范学院举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为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在河南、在洛阳落地见效建言献策。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非遗保护传承、全域旅游创建、智慧文旅提升……3月12日,记者从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工作会议上获悉,2020年,全市将围绕省委、省政府对洛阳发展新的赋能定位,出台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举措,实施十大行动,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2020年,洛阳市将围绕省委、省政府对洛阳发展新的赋能定位,重点实施十大行动:
结合近期疫情防控形势,依托景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户外游览特征,龙潭大峡谷景区将于2020年3月6日正式恢复开放,每日入园时间为9:00——17:00,
龙潭大峡谷景区继“向您表白 · 我“氧”你啊 !”活动——向援鄂医护人员免门票开放一年外,又推出了“你住民宿,我买单”活动——景区提供100间免费民宿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