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县县衙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衙门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四大官衙国际旅游专线之一、中国自驾车旅游品牌百强景区。 世界文化多样性十佳博物馆之一。
内乡县县衙博物馆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1304年),历经元、明、清及中华民国,距今已有700年的历史,占地47000多平方米,有院落18进,房舍260余 间。建筑自南向北主要有照壁、宣化坊、大门、仪门、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大堂、门房、屏门、二堂及两厢、刑钱夫子院、穿廊、三堂及两厢、东西花 厅、东西库房院和后花园,东辅线有寅宾馆、衙神庙、土地祠、衙役三班院、典史衙、县丞衙,西辅线有膳馆、监狱、吏舍、主簿衙等。整个建筑群严格按照清代官 衙规制而建,建筑布局与《明史》、《青会典》所载建筑规制完全相符。体现了古代地方衙署坐北面南、左文右武、前衙后邸、监狱居南的传统礼制思想,是封建社 会遗留下来的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
内乡县县衙博物馆是我国衙署文化的研究中心,56个单体陈列,近6000平方米的展览及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让我们领略到了博大精深的衙门文化。特别是每个建筑物 前的匾额、楹联都以其语言精练、含义深刻令人赞不绝口。其中最为世人关注的一副名联是三堂前悬挂的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 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这些楹联对于我们研究封建社会的吏治情况,了解各级官吏的思想道德,研究封建社会衙门文 化特性,都具有较高的借鉴作用。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被专家学者称为“一座古县衙,半部官文化”。
内乡县县衙博物馆的建筑其大堂、二堂、三堂与《明史》、《清会典》所载的“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堂后邸、监狱居南”的建筑规制完全一致,分别比附北京故宫的太 和、中和、宝和三大殿而建,贯穿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礼制思想和中庸之道,同时又受其地理位置和其主持营建者、工部下派官员浙江人章炳焘的影响,融长江南 北的建筑风格于一体,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有“北有故宫,南有县衙”、“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的美称。
2月15日,一场大雪突如其来,气温骤降,给防控疫情一线带来了冰冷寒意。
连日来,内乡县衙疫情防控巡逻队按照工作部署,强化日常巡逻宣传,进一步加强对路长单位分包区域内的人员管控,全面筑牢阻击疫情的严密防线。
连日来,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内乡县衙疫情防控一线,党旗高高飘扬。全体党员奔赴各个岗位,积极响应内乡县委组织部“举党旗战一线、亮党徽当先锋”的号召,
连日来,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内乡县衙疫情防控一线,党旗高高飘扬。全体党员奔赴各个岗位,积极响应内乡县委组织部“举党旗战一线、亮党徽当先锋”的号召,高举党的旗帜、凝聚各方力量,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举国上下齐心合力抗击疫情。在内乡县衙博物馆,有这样一群可爱可敬的“巾帼卫士”,无畏艰险、勇往直前,她们纷纷放下了“母亲”、“妻子”、“女儿”身份,戴上党徽,走上岗位,扛起和男同志一样的责任,撑起了内乡县衙疫情防控“半边天”。
连日来,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内乡县衙高度重视,全面部署。
2月8日元宵节,凌晨气温骤降,在这个假日延期的日子里,宅在家里的许多人仍在睡梦中。但在内乡县衙有一群人,已经离开家,奔赴自己的“战场”。内乡县衙的党员志愿者,已到县高速路口卡点进行交接班,对过往车辆进行消毒,那里是他们的工作岗位。新的工作地点、岗位职责、内容流程都已经熟悉。他们并不属于这个地方,但在这个时刻,他们又确确实实成为了联防“战疫”中的一员。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内乡县衙博物馆作为路长单位,坚持以日常巡查为抓手,健全工作机制,积极发挥党员带头、防控点与巡逻队结合的作用,点线联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当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肆意横行在中华大地、啃噬着母亲的心、威胁着华夏儿女的安康时,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战场。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内乡县衙退役军人义不容辞,不会缺岗,也不会退缩,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内乡县衙派驻乍曲镇孙岗村扶贫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和该村全体党员干部共60余人,在全村设卡点10处对进出车辆和人员进行严查严控,组成疫情宣传巡防队挨家挨户宣传防疫知识,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