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季享旅行 > 冬日暖阳 > 正文

内乡县衙“打春牛”民俗节目的历史变迁

2020-02-04  来源:映象网旅游频道

5034

  打春牛起源于周代,距今两千多年。清同治八年《内乡通考》中已有关于迎春活动所花费钱财的记载。在民国时期因政治体制变化略有停止,建国初逐渐恢复。其最早为官、民共享的习俗,后逐渐演变成当地民众自发组织和参与的民俗活动。

该图片拍摄于2019年2月

  立春前一日,群众自发组织队伍去先农坛祭拜春牛和芒神;祭拜完毕,在附近田里耕地以祈丰年;立春日民众手执彩旗、敲锣打鼓,抬纸糊春牛游街,群众往牛身撒豆祈福,以避 “水痘”之灾。游街完毕进行打春牛,群众将纸糊春牛放置广场中心,有装扮“县令”者根据习俗鞭打春牛,牛肚内五谷、干果纷纷落地,群众欢呼抢食,意为抢福气;打春牛结束后群众开始游街闹春,舞狮、旱船、高跷等民间杂耍尽情表演;闹春后家家户户长辈给孩子带上春鸡、亲朋互送春牛、“福”字剪纸以示祝福;群众家里这天要摆宴待客,并用萝卜、青菜等制作春饼等食物算作“咬春”,以去春困;同时从这天起,群众将牛马等拉出棚外活动,喂好草料,备犁耕田。蛰伏一冬后,农业生产将在立春这天起逐步恢复。

该图片拍摄于2019年2月

  内乡县衙打春牛习俗是流行于河南省内乡县及周边区域的立春节气习俗,世代传承至今。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则象征着春天的开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民间则称“打春”。打春牛习俗彰显出立春这天满满的仪式感,是当地农业春耕开始的标志,作为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重要组成项目,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该图片拍摄于2019年2月

  内乡县衙打春牛遗产项目渗透在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围绕立春时令,人们自发组织庆祝仪式和农事生产,有序安排衣食住行,使传统的知识体系在丰富多彩的仪式实践和民俗生活中得以存续,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由此成为中国二十四节气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图片拍摄于2019年2月

  近年来,该项目以内乡县衙博物馆为依托,通过内乡衙署文化研究会,对打春牛仪式、传说、故事、谚语、歌谣等相关知识进行研究整理,并以书本、光碟、展览等形式,形成较为完整的民俗体系,有力传承了这一民俗活动。2017年3月28-30日、2018年5月18日,内乡县衙作为十个“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社区之一连续两年参加二十四节气保护年会,2019年12月19日至23日在北京农业博物馆举办农历二十四节气展;2017年至2019年,该民俗活动在中央、省市等媒体广为传播。(岳立 王勇)


文章关键词:内乡县衙 打春牛 民俗节目 历史变迁 责编:张迪弛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五一假期旅游精品线路推荐:内乡县衙、宝天曼两

    上午抵达内乡,中餐后参观【内乡县衙】,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县衙,感受古代衙门文化。下午可在【内乡县衙古街】游玩、用餐。晚上住内乡县衙周边宾馆。

  • 内乡县衙听雨

    傍晚时分,淅淅沥沥的雨不断由空中落入内乡县衙,像雾似的雨,像雨似的雾,氤氲在古衙周围,丝丝缕缕缠绵不断,天地由它而连。

  • 内乡县衙:桐树花开迎宾客

    阳春四月春意浓,泡桐花开迎宾客。日前,内乡县衙县丞衙大门东侧的一棵泡桐树花开正艳。

  • 内乡县衙: 疫情防控常态化 复工复产提速度

    清明节期间,内乡县衙根据内乡县“清明节”假日旅游工作会议精神要求,成立假日工作专班,采取有力措施,重点做好疫情防控、旅游安全、景区接待、环境卫生等方面工作,保障节假日期间旅游接待安全平稳、有序进行。

  • 内乡县衙:春暖花开迎宾客 复工复产稳推进

    三月的内乡县衙阳光明媚、春风和煦。自3月12日开馆迎宾以来,县衙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加强游客安全措施的同时,积极恢复营业,提升景区服务质量,提振文旅行业信心,吸引众多游客走进内乡县衙。

慢新闻

广西钦州一男子当街暴打妻子?警方:系谣言 广西钦州一男子当街暴打妻子?警方:系谣言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