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位于洛阳深山的古村落,本名不见经传、几近荒芜,近两年来却每逢周末人头躜动、热闹异常,赶上“十一”黄金周、春节更是火得一塌糊涂……2017年10月试营业至今,新晋“第一网红民俗村”倒盏村一举成为中原文化旅游业的“黑马”,唤起了一代人的乡愁记忆。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千年帝都洛阳,与华夏文明史相伴。2016年底,在城市化突飞猛进发展的环境下,为了给河洛民俗非文化遗产保护创造一处遗存地、展示地、体验地,位于洛阳市伊滨经开区诸葛镇的倒盏村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项目启动建设。
2017年8月,在不足一年时间内,项目完成投资3.78亿元,基本完成一期建设任务,创造了洛阳重点沟域开发建设史上的奇迹。2017年10月1日,倒盏村实现试营业,日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以上。
依托特色民俗文化 引爆乡村旅游
“十年九旱”的气候和“五山四岭一分川”的地形,一直是豫西洛阳农村经济发展的“短板”,很多沟壑因土地贫瘠,成为几乎没有经济效益的洼地。在紧邻洛阳市区、西接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东临少林寺的伊滨经开区诸葛镇,这样的荒沟就有好几条。
“村里不是水浇地,村民们靠天吃饭,一年到头的收入也就是千把块钱。”据洛阳美丽老家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波介绍,就在短短的几年前,倒盏村所在地还是一条几乎没有经济产出的荒沟废壑。
如何让低效土地“地尽其用”?根据洛阳市委、市政府及伊滨经开区发展沟域经济的规划部署,结合当地区位优势和民风民俗文化特点,诸葛镇把在沟域地带建设田园综合体作为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
2015年,经过南下北上一系列深入调研,倒盏村确定了依托河洛文化,以民俗体验、民俗展示、民俗美食、民间作坊来打造民俗体验胜地的发展思路。
打造乡村旅游特色,美食是一条捷径。目前,倒盏村美食文化街已经汇聚了130多家特色美食经营户,洛阳水席、浆面条、糊涂面、不翻汤、手工石子馍、高炉烧饼、肚丝汤……特色美食单品超过300种,且保持每一单品仅有一家经营。
“在倒盏村,小吃都很正宗。你看俺家的棉花糖,景区特意交代不能添加色素,保证食品安全,要让游客吃到地道童年味道的棉花糖。”商户张俊伟告诉记者。
在依托地域美食文化迅速吸引来游客的同时,园内在街道宽阔处还规划修建了村民广场、戏楼、水车、廊桥、茶楼等传统农村景观10余处,汇聚了一根面、豫剧、河洛大鼓等非遗表演节目,开设了人民公社大食堂,建成了福绿沟、葫芦庄园、田园十九弯等生态观光农事体验园。
“一走进景区,就找到了小时候的感觉。一路走一路吃,观赏传统小吃的手工制作过程,还有生态景观,真是个休闲观光的好地方。”来自太原的游客给倒盏村点了个大大的赞。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如今,在倒盏村,游客们可以踏着略带凹凸的青石板,抚摸斑驳的木质门窗,徜徉在美味小吃店鳞次栉比的街道,儿时的记忆、熟悉的乡音、怀念的味道……豫西乡村生活方式在这里重启,一幅幅农家生活画卷展现在游客面前。
除了古朴,倒盏村还有现代感十足的另一面:4D玻璃桥、空中飞船、高空漂流、悬崖秋千、网红滑道……每天都有游客排队“打卡”,深受喜欢新奇、惊险的年轻人的推崇。
打破“门票经济” 激励服务升级
出门旅游,门票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开支。与多数景点不同,倒盏村从开始就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不要门票!投资上亿元的景区竟然不收门票,甚至连停车都免费,是认真的吗?
近年来,随着全域旅游发展,旅游正从走马观花向注重体验的休闲度假转型,旅游“门票经济”的主导地位,正在逐步被体验、娱乐、餐饮、购物等以多业态的服务经济所取代。倒盏村采取免票的形式,一下子拉近了与游客的距离。同时,充分利用景区距离洛阳市区近且交通方便的区位优势来吸引市内、近郊游客,带动人气增长。
“任何一项收费,都是一个门槛。我们认为,景区就是一个深加工的商场,所以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门票经济’,不盯门票收入,鼓励商户做好服务。”韩波说。
2017年“十一”黄金周,倒盏村开始试运营,8天接待游客97.2万人次;2018年“十一”假期,7天共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春节假期接待游客300万人次;2019年春节,游客量再创新纪录……舍弃门票的“小芝麻”,倒盏村每天客似云来,换来了旅游经济发展的“大西瓜”。
“2018年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景区每天接待的旅游大巴车在470辆以上,主要是来自山西以及省内的游客。每逢节假日,高峰期进入景区的车辆达到四万多辆,这还不包括在景区外停车的,客流量非常可观。”韩波说。
此外,景区对有意向来经营的商户也采取了免租金的合作方式,只收取一份保证金,低门槛入驻,调动商户积极性,景区对商户统一管理,参与分红。
经营棉花糖生意的张俊伟是最早入驻景区的商户之一。今年42岁的张俊伟,是地地道道的倒盏村人。上世纪90年代起,张俊伟从最初的种地务农,到后来跑中巴、开货车拉煤,一年到头不着家,挣到手的也只是寥寥的辛苦钱。
2016年,从倒盏村建设开始,张俊伟便参与其中。2017年10月,他在倒盏村的棉花糖店顺利开张,试营业当天就挣了1000多块钱。“店铺没有租金,一间门面交五万元押金,小店就开起来了。”
尝到甜头后,张俊伟又陆续开了三家小吃店。2018年,他又把目光转向了年轻人喜欢的游乐项目,和朋友一起先后在景区建了呐喊喷泉等四个游乐设施。
谈到能这么快扩张的原因,张俊伟说多亏了景区的照顾和支持。“景区主动降低了保证金,后来这几个项目才能顺利开张。”
如今,张俊伟的小日子越过越滋润。仅呐喊喷泉一项,旺季的月营业额就达到了在2—3万元,淡季月营业额也突破了万元。“2018年,总营业额达到30多万元,这比之前跑车那会儿可是翻了好几倍呢。”
“我们秉承的是让商户挣钱的理念,景区提供平台,欢迎产品入驻,我们努力做好商户的‘店小二’。现在景区已经成为了河南省‘创客’基地,这就是平台效应。”韩波说,目前景区入驻经营的商户已近200户,除了餐饮,还有超市、作坊等,形成了一铺难求的繁荣景象。
倒盏村的发展,离不开景区的管理和监控。对于入驻商户,景区都与其签订合同,严格规范经营时间、经营范围,对商户所经营的产品实施明码标价,按质论价,不哄抬物价。其次,对商户进行定期考核,进行激励引导,对不合格的集中整改,并对整改不到位的商户进行淘汰。“以我们的棉花糖为例,单价5元一个,无论节假日还是平时,都是一个价。我们商户心里都清楚,诚信经营才是生存之道。”张俊伟说。
门票和房租双免,为倒盏村快速吸引了大量的“用户”——游客和商家,并迅速产生了巨大的“流量”——客流量和交易量,景区最多一天的游客流量超过了20万人,小吃商户一天最高的销售额达到了9万元。2017年10月至今,倒盏村共拉动周边群众就业1000余人,实现了沟域经济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良性互动。(徐驰、肖懿木)
在某视频平台的“打卡”榜上,洛阳高居榜眼。华灯璀璨的应天门、别具一格的九州池、古今辉映的洛邑古城,这些“网红”地标成了洛阳新的旅游名片。
12月30日下午,由洛阳市委宣传部、洛阳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的“春节之源 洛阳过年”2020洛阳春节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新闻发布,在洛阳市新闻办公室举行。
2020年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二十九期间, “隋唐洛阳城·最潮中国年”春节系列活动将在河南洛阳的新晋文旅打卡地——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举行。
12月23日,记者从洛阳旅游发展集团获悉,截至12月22日,洛阳北郊机场2019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50万人次,创下机场正式通航32年来最好成绩。
“洛阳农商银行杯”2020奇境栾川迎新半程马拉松赛新闻发布会12月5日在郑州成功举办。河南省体育局副巡视员雷志章,洛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汪斌,洛阳市体育局副调研员周龙伟,洛阳农商银行纪委书记、监事长崔伟莉,中共栾川县委常委、副县长王琳等参加此次发布会。
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2020年第38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4月5日至5月5日除外),乘高铁(含动车)到达站为洛阳龙门站的旅客,可持纸质车票在到站之日起五日内(含第五日)到洛阳市部分景区现场购买门票(或套票)享受半价优惠。
为充分利用高速铁路网络拓展洛阳旅游市场,吸引高端游客来洛旅游,同时提高高铁车票的附加值,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携程旅行网联合开展2019—2020年度“乘高铁半价游洛阳”专项优惠活动。
2019年11月17日,河南省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全省大范围迎来大风降温天气。下午14时左右,洛阳白云山迎来今冬第一场雪。据景区监控画面显示,降雪首先从海拔2000米以上的玉皇顶开始,地面已有积雪。下午15时,零星小雪已转为纷纷扬扬的大雪,白雪已覆盖了整个白云山,呈现出一派银装素裹的美丽景象。
为进一步加强洛阳和青岛友好城市的紧密联系,推动两地航空+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两地城市互通、航线推广、文化旅游宣传及战略合作,11月6日上午,由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洛阳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洛阳北郊机场协办的“洛阳=青岛航线暨洛阳旅游推介会”在青岛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
10月27日晚,由洛阳旅游发展集团主办、洛阳旅发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洛阳洛神演艺有限公司承办的《不忘初心》经典名家名歌献礼祖国大型演唱会在洛阳新区歌剧院精彩上演,为洛阳各界奉献了一场红色主题音乐盛会。